导航菜单
首页 > 《读者》 » 正文

唯将军不可降曹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作者:拯救梦想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2013年第9期

  公元208年,曹操不费一兵一卒拿下荆州,志得意满,挥斥方遒,正是顺江而下、踏平东吴、一统海内的好时机。当此大军压境之际,孤悬于东南一隅的东吴自然上下震恐、人情汹惧。战,多半是败;和,曹操必不允许;降,生灵不免涂炭。抗曹或者迎曹,从孙权至文武百官,都在心里艰难地盘算着。

  据《三国志·鲁肃传》记载,“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等孙权起来去更衣,鲁肃追之于宇下,说了一段推心置腹的话:如今我鲁肃可以迎顺曹操,唯将军不可迎曹。因为鲁肃迎曹,犹不失下曹从事之职,乘犊车、带吏卒、交游士林、然后逐渐升官,仍然不低于州郡一类的职位。将军迎操,你能去哪里?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鲁肃的话音刚落,孙权就发出“此天以卿赐我也”的感慨。

  为什么众人皆可降曹,唯将军不可降曹?因为这些文武官吏降曹之后仍然可以易君事曹,官品不丢,俸禄不减。他们代表官僚集团的特殊利益,与东吴政权的利益并不一致。这也是管理学中的一个常识,老板与员工的利益未必一致,显然,如果让这些特殊利益左右决策,自然会侵蚀甚至破坏整体利益。

  孙权有鲁肃这样捐一己之私而成君王之美的良臣,而隋末唐初的草莽英雄李密却没有这么好的命。公元618年,李密与王世充大战于邙山脚下,结果,李密大败,麾下大将裴仁基、祖君彦、程知节等被王世充所擒。正是一溃千里、国乱思良将之际,单雄信又投靠王世充,镇守洛口仓的邴元真已引狼入室,顿时让局势急转直下、雪上加霜。

  进无所攻,退失巢穴,人生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以天下之大却不知哪里可以立足,李密就处在这样一个生死抉择的关口。一番谋划之后,李密决定投靠守河阳的王伯当,并制订了卷土重来的战略构想,“南阻河,北守太行,东连黎阳,以图进取”,踌躇满志,意欲东山再起。

  方此之时,诸将劝谏说,如今战事失利,众心危惧,如果一再停留,叛亡势必不日而尽。更何况人情不愿,难以成功。李密回答说,我所依靠的就是诸君,诸君既不愿,“孤道穷矣”。于是李密决定共归关中李唐,“密身虽无功,诸君必保富贵”。一言既出,众人皆曰:“然。”

  李密部将为何不同意东山再起,而对于投降李唐则翕然从之?还是鲁肃劝孙权的那个逻辑,主公无论是李渊还是李密,都需要有人办事,更需要礼贤下士,以彰显其囊括四海之胸襟。君主改易,富贵不变,诸将自然对李密归降从之如流。结果,诸君自然必保富贵,李密却“郁郁不乐”,不到一年即叛唐而归,终于被唐军斩杀,传首长安。

所属《读者》期:《读者》2013年第14期

更多《读者》精品电子版文章请点击:https://www.zaixianyuedu.cn/duzhe/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所属《读者》风格:《读者》2013年第14期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