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命的诞生总是伴随着愉悦、痛楚与混乱,在深夜里尤是如此。每当有孕妇被送进医院,待产室就响起急促的警铃声,正在休息的夜班助产护士会立刻起身撞开产房的门,开始自己的工作。
在北京的深夜,大多数即将临盆的孕妇都要拨打急救电话,然后搭乘呼啸而来的急救车前往医院,接受助产护士们的帮助。急救车上的标准人员配置是一名医生、一名司机、一个担架工。
急救医生会在凌晨1点去路边解救一名撕扯自己上衣的酒鬼,并看着他呕吐在价值8万元的史塞克轮滑式担架上;这个担架在2点的时候搭载了一名破水的孕妇,她的丈夫在旁边无法抑制地尖叫;到了3点,因为疲劳驾驶发生车祸导致断手断腿的情况就多了起来,伤员通常会被强制送到最近的医院。还有些时候,急救人员会在一名严重痔疮患者的强烈要求下,默默将其送往医院,然后站上两三个小时等待患者从担架上下来。他们也会碰到半夜打不着车回家假装脚扭了打120的家伙,或者是听到电话里一个快哭出来的男声:“我儿子快不行了!快来!”然后在开了一个多小时车,闯了10个红灯之后,发现他的“儿子”是只狗。
北京的深夜默许着诞生与死亡的交替出现、秩序与混乱的共同存在,全城超过40万个摄像头是相当可靠的见证者。除此之外,分布在这座城市9164万平方米面积和6258公里道路上的夜班巡警、公路交警和小区片警,也在默默守护着这座城市。
有时,他们要去追捕一个危险的杀人者,他刚刚在火车站售票厅用割喉的方式残忍地杀死了一男一女两名乘客;有时他们会发现隐藏在人群中的女毒贩,并从她的文胸里搜出1斤重的冰毒;他们也会告诉你,在朝阳区香河路上,曾有一个专偷出租车的计价器和发票的小偷;而一名姓杨的中年人,正拿着手电筒偷偷溜进一处新开的工地,用小铁锹、改锥挖掘古瓷片,然后用鸡蛋清把碎瓷粘起来,白天拿去潘家园售卖。
深夜里,还有一些你意识不到的重要部门在默默运转。在东直门附近的北京油气调控中心,60名夜班天然气调度员正在直接指挥1000多条天然气管道,为这座城市输送它赖以生存的血液(平均每小时输送200万立方米)。而当冬天夜间的修路工把一卡车沥青卸到地面时,地面温度瞬间能达到130摄氏度,如果不小心踩上去,2厘米厚的胶靴底也会被融化。
平均每年,北京的深夜会发生2022起火灾,其中40.5起是由于自燃导致的,而有55人会在半夜放火。大部分的火灾都会在一小时之内被北京市消防局的108个消防中队、622辆消防车扑灭。他们最新型的水泵能够覆盖两座国贸三期(北京现在的最高建筑,330米)的高度,在6553名消防员中,有10人以上拥有六块腹肌。
北京几家都市报的热线部门工作人员,通常是这座城市里最先知道深夜发生偷窃、命案与火灾的一批人。
在很多警察与记者没有注意到的豪华场所里,欲望正在不受约束地滋长。北京拥有63家五星级酒店和127家四星级酒店,每间房每晚的平均消费分别是792元和473元——这只是官方数字。很少有人知道豪华酒店一个房间的单日成本只有100元,其中毛巾和床单的清洁费用30元,供暖、照明、磨损折旧费15元,房间服务员每打扫一间房工资大约是12元,而她使用的清洁用品只要3元钱。但这样一个房间每晚的价格大多在千元以上。在一些酒店,一张床在5年间要承受300吨以上的睡眠重量和2000对以上的情侣。
没有人统计过北京有多少家酒吧。但在广渠门内大街16号,一名叫周飞的调酒师能够用花椒打成泡沫,再以姜和薄荷搭配在一起,调出一款名为“川朝”的鸡尾酒;而在工体北路的一家酒吧里,一位姓张的网络通信工程师可以将15只骰子同时摇出最大点数。北京有上千个酒吧驻唱歌手,其中约有10多个能够唱出高难度的海豚音。大多数普通人在深夜的故事是不为人知的。一个叫林欣的新婚男子在凌晨两点排队过户买房,夜里太冷,他身边的排队者被冻哭了;朝阳区东三环中路的一家星级酒店的大堂经理,曾目瞪口呆地看着一位赤身裸体的女士跑出了门,他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在位于京沈高速附近的一家汽车影院里,裹着羽绒服的年轻放映员总是幻想着能像《搏击俱乐部》里那样,在影片中插入几帧色情图片。
毫无疑问,出租车司机是北京深夜最活跃的人群之一。一个喜欢在深夜用车载对讲机聊天的出租司机会竖着食指跟你说,世纪坛其实是海军的长波雷达,那根针是长波天线,目的是为了和我们的核潜艇联络,所以那根针会不规律地摆动;而一个家住房山的慈眉善目的的哥,会和蔼可亲地讲述那些发生在本市的出租车司机杀害乘客或是乘客杀害出租车司机的案子,当他讲到某个“司机杀死乘客后直接将受害者推进水里但是不巧被摄像头捕捉到”的段落时,车刚巧开到河边。在北京,至少有20个以上的司机以前是股神,还有10多个破产的前商业大亨和数不清数目的退伍军人。他们的故事通常以“想当年”开始,以“要不是,我才不干出租车这一行”结束。
当太阳升起,地铁开动,人们出门上班,深夜的一切仿佛从来不曾出现过。但如果你用心,也许会发现,饭店门外摆着一箱箱等待清洗的肮脏碗筷,马路还留有些许渣土,刚刚出街的报纸上登着夜里的新闻,医院门口,一对夫妻抱着刚出生的孩子回家,带着欣喜而略带疲惫的面庞。这便是它深刻存在且不容忽视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