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读者》 » 正文

奇人高罗佩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作者:何映宇
来源:《新民周刊》2013年第44期

  东方的福尔摩斯

  1935年,荷兰汉学家高罗佩(Robert Hans van Gulik)在日本,因缘巧合读到了一本奇书,即清初的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

  这本书共64回,薄薄的一本小册子,和后来高罗佩写成的150万言巨著无法相提并论。高罗佩惊叹于中国公案小说的有趣,将其翻译成英语介绍至西方,一时兴之所至,竟袭用其中的主人公狄仁杰,用英文写了狄仁杰探案系列的第一本《铜钟案》,出版后大受欢迎。高罗佩遂一发不可收,先写出《狄公案》中的后三本:《迷宫案》《黄金案》和《铁钉案》,之后,每年一本,共写出13本《狄公案》小说,包括一本短篇集,立即风靡全球。

  这套书在西方风靡到什么程度呢?不仅荷兰外交官必读,而且美国国务院也曾规定,到中国任职的美方工作人员,都要阅读高罗佩的小说,以加深对中国人的了解。

  可是在写《狄公案》时,他的中国夫人水世芳却颇有意见,高罗佩和水世芳的女儿宝莲·范古里克对记者说:“她确实有点意见,因为对我母亲来说,她不太能接受这些小说里的那些杀人故事。她出身于中国的上层社会家庭,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一类的社会黑暗面,她似乎也很难想象这样的事会真的发生。我想她在若干年后,仍然没有完全接受它,我想她可能并不太喜欢这一类的小说。”

  不管怎么说,狄仁杰和高罗佩都火了。狄仁杰在西方人眼中,自然而然就成了“东方的福尔摩斯”,但你能说高罗佩就是荷兰的柯南·道尔吗?没那么简单。高罗佩是出了名的中国通,他在荷兰莱顿大学和乌德勒支大学攻读中文、日文、藏文、梵文,通晓15种语言,硕士论文是米芾《砚史》的英译。1935年,25岁的他以关于巴比伦出土文物的出色论文《马头明王古今诸说源流考》而获得博士学位,年纪轻轻已学贯中西,博学多才。从书画、围棋、古琴到佛教、长臂猿,可以说是无一不通,无一不精。在小说中,他对中国古代典狱、刑律都如数家珍,因为他仔细研究并翻译过中国古代案例汇编《棠阴比事》,绝非拍脑瓜瞎写可比。

  琴 道

  高罗佩兴趣广泛,他的另一大爱好就是古琴。

  2013年9月刚刚由中西书局出版的《琴道》是他1940年的作品(之后将陆续出版他的《中国绘画鉴赏》《米芾砚史》《嵇康及其<琴赋>》《书画说铃》等多部重要著作及译作)。早在他进入荷兰外交部,作为助理翻译开始工作的那段时期,他就接触到了中国的古琴。1936年,他前往荷兰驻日本大使馆工作,并迷上了古琴,天天无琴不欢。当时,他与中国驻日大使许世英及使馆参赞王芃生结交,在东京,他曾为王芃生抚奏《高山流水》一曲,并谓:“贵国琴理渊静,欲抚此操,必心有高山流水,方悟得妙趣。”

  到中国之后,他对中国琴棋书画的了解让他很快在文人圈子里成为座上宾。1943年,高罗佩在重庆参加了“天风琴社”,于右任、冯玉祥、徐悲鸿、齐白石、郭沫若、饶宗颐等人都成了他的朋友,谈诗论艺,曲水流觞,引吭高歌,诗韵酬唱,真高雅之事也。

  在这里,他还收获了幸福。水世芳是张之洞的外孙女,当时在荷兰驻华大使馆社会事务部任秘书,并为高罗佩补习中文,两人朝夕相处,难免日久生情。相识6个月后,两人在重庆的教堂结了婚,婚后,他们有了4个子女,其中一位就是宝莲·范古里克女士。在她的印象中,父亲从不专门给她弹古琴,总是在深夜,等她已经睡熟了,才弹上一会儿。“我想他喜欢一个人放松的时候弹古琴,我不知道他几点睡觉,有时候他下午会睡一会,大概10分钟。他那张琴很古老了,明代的,声音很柔和,非常动听。”

  而正在拍摄高罗佩纪录片的荷兰导演罗幕听过他弹奏的古琴曲,他说:“其实我觉得高罗佩的古琴技艺并不那么好,我在网上听过他弹奏的片段,一个人怎么可能样样擅长呢!但是一个从不允许外国人参加的私密俱乐部接受了他,说明他真的被中国当时的精英们认可了,而且因为写了《琴道》一书,人们很尊敬他。”

  高罗佩还留下一张唱片,但估计听过它的人寥寥无几,那不是古琴曲,而是猿哀啼。那是他晚年时的最爱——长臂猿,也成为他最后一部专著的题目:《中国长臂猿——中国动物传说札记》。

  1967年,时任荷兰驻日本大使的高罗佩因罹患肺癌,在荷兰去世,年仅57岁。

所属《读者》期:《读者》2014年第03期

更多《读者》精品电子版文章请点击:https://www.zaixianyuedu.cn/duzhe/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所属《读者》风格:《读者》2014年第03期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