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西方先进的科学就已伴随传教士的进入被带到中国,包括天文、地理、数学等多门学科。比利时人南怀仁给康熙带来一份世界地图《坤舆全图》,让康熙眼界大开,异常痴迷。
如果不是皇帝,康熙甚至都想去西方留学了。作为一名拥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康熙“大一统”的思想同样根深蒂固,伴随着清军入关后的多年经营,尤其是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剿灭噶尔丹后,康熙很想知道自己的地盘到底有多大、都长什么样子。
最刺激康熙的就是与沙俄的战争。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清军与沙俄争夺黑龙江雅克萨城。沙俄战败后,撤往尼布楚,沙俄与大清开始就边界问题谈判。此时,《大清一统志》中的大清传统地图根本无法标明具体地点,谈判时争议很大。
康熙很是恼火,堂堂大清居然没有一份详细的地图。我的地盘我做主,康熙下定决心,排除万难,要绘制一份详细的全国地图。
为了保险起见,康熙让传教士在北京长城外围先进行小规模测绘,康熙实地检验,果然效果不错,确实比原来的地图强。于是,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康熙正式下令测绘第一份全国地图。测绘团队中西合璧,由西方传教士雷孝思、白晋、杜德美与中国学者何国栋、理藩院主事胜住等十余人共同主持。
当时没有汽车,也没有手机,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测绘团队只能一个省一个省地走,先由平原地区开始,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测绘前,康熙早已向各省发了“红头文件”,测绘团队受特别照顾,各省各地都是高规格接待陪同。
走完一地绘制一地的地图,走完一省绘制省图,然后再进行各省拼接,组成全国地图。虽为全国地图,但还是不包括内蒙古西部、新疆、西藏等地,只因山高路远,无法涉及。
十年后,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全国地图绘制完成,地图测绘范围东北直达库页岛,西至伊犁河,东南到台湾,南边到海南岛,最北则到贝加尔湖。当这份地图摆到康熙的办公桌上时,康熙当时就震惊了。乖乖,我的大清地盘这么辽阔!
可能连康熙都想不到,这份地图后来成了中国地图的祖宗。事实上,它是中国第一份有经纬度的地图,由西方传教士专门采用经纬度测量仪绘制而成。康熙特为此地图命名为《皇舆全览图》。后来,从清朝中期到民国初年,很多中国地图都是克隆此图,可谓“图子图孙”遍天下。
得此地图,康熙如获至宝,于是想到处显摆一下,便派法国传教士带回法国,特别嘱咐要给国王路易十四看看。可惜的是,路易十四还是死在了这份地图到达之前。《皇舆全览图》传到欧洲后,成为德国人绘制地图的重要参考。
然而由于通讯的滞后,德国人不会想到,他们在绘制1735年中国地图的前夜,中国的疆域与绘图技术正在发生着变化:在中国又出现了新的全国地图,那就是鲜为人知的雍正《十排皇舆全图》。因为雍正即位后,同样希望在辽阔的中国地图前找到一种“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感觉。
雍正时代,西南地区施行改土归流政策,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纳入大清版图。雍正将大清的地盘再次扩大,也想显摆一下。于是,雍正招集前朝参与测绘《皇舆全览图》的中西团队,重新培训,购置仪器,再行测绘。
有了《皇舆全览图》的基础,这次测绘简单了很多。1725年(雍正三年),第一份《十排皇舆全图》正式诞生。这次雍正的大清地盘又扩大了,往北甚至到了北冰洋,往西更是扩展到地中海与黑海的交界处。
不仅如此,雍正的地图比老爸康熙的地图更详细,标注的地名更多,各种符号也更为科学,经纬直线等分呈正方形,每隔八条横线为一排,共十排,故得名《十排皇舆全图》。此图堪称大清最大最完整的全国地图。
雍正对此地图喜爱有加,吩咐用木板、铜板进行复制,分发各地。地图上,山川河流大气磅礴,城镇村寨星罗棋布。眼望辽阔壮美的大清疆域,雍正浮想联翩,“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话说地图也有特供版。雍正的新地图,虽然很好很详细,但阅览起来非常不方便,经常使雍正的脖子左伸右伸,上看下看,很是别扭。不仅如此,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各种符号也让雍正的老花眼看不清楚。于是雍正下令,“再给我整个简单版的地图,专供我一个人看”。1727年(雍正五年),一幅十五省的简略图绘制完成。地图简单明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各省一目了然。雍正更是爱不释手,有事没事就在地图上指指点点,太监们还以为雍正要筹划自驾游呢。
一朝天子一幅图。1735年,德国人正在绘制中国地图时,大清的乾隆帝正式登基。乾隆也想绘制一幅更大更详细的地图。老爸雍正有《十排皇舆全图》,我就多几个排。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乾隆十三排图》绘制完成,这份地图的比例尺比康熙的《皇舆全览图》整整大了一倍。
此图疆域更为辽阔,北到北冰洋,南到南海、印度洋,西至地中海,东到库页岛,此时乾隆的地盘基本囊括了整个亚洲大陆,海域也远超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