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了台湾,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我两眼放光,因为又发现一件好玩的事情:每天傍晚七点左右,我住的小酒店旁边那个巷口,会准时拥出不少男女,拎着样式相近的袋子站在路边,秩序井然、蔚成建制,仿佛在等待一件重大的事情发生。等我吃完便当返回街口,人们退潮般忽又不见了,训练有素、每天如此。我一度在“快闪行动”和“传销组织”中做着大胆猜测。后来才明白,这其实是居民们在排队倒垃圾。
这就是著名的“垃圾不落地”运动。我曾很纳闷台湾的街道很干净,却看不到垃圾桶。原来,在台湾不仅随地扔垃圾会被人鄙夷,而且每个人必须是垃圾的第一个处理环节。台湾规定市民需用专用垃圾袋把垃圾自行分类,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厨余垃圾”……在指定地点、时间直接交给垃圾车收运,连马英九都亲自上阵示范。由于垃圾袋需付费,更由于民众已建立减少垃圾制造的自觉意识,仅台北市就由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每日掩埋2501吨垃圾减少到现在的每日掩埋55吨。垃圾焚烧量大大减少,空气质量大为好转。
想象一下,2300万人口的台湾,每天傍晚在固定时间,成千上万的居民在路口整齐划一地分类和运送垃圾,风雨无阻,这画面实在有些让人震撼。
肯定有人要夸台湾民众就是素质高。可是,大量的历史图片和文本记忆表明,过去的台湾也是垃圾遍地、蝇蚊成群。你要是批评餐馆老板乱扔厨房垃圾,他还会瞪眼睛。又有人归功于台湾保留了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德。20世纪60年代,蒋介石在台湾发起了“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大力宣扬传统道德文化,每一间教室都挂上了“礼义廉耻”。可是这项运动推行了一二十年之久,台湾仍旧肮脏不堪。官商勾结、警匪沆瀣一气,人们互不信任,对公共利益漠不关心。
为什么传统文化和美德20年不显灵,忽然就大放异彩?我问过很多台湾人,他们也莫衷一是,有的人甚至奇怪地看着我,反问:“爱护环境不好吗?待人礼貌不好吗?”当生活已习以为常,置身其中的人们倒忘了最初的原因。
我仍然每天看到人们拎着大包小包在路口等待垃圾车响起那标志性的音乐,他们总是低声交谈、邻里融洽的样子。有一天,我忽然有个阴暗的想法,忍不住问一名卖“面线”的摊主:“既然专用垃圾袋的需求量这么大,有没有商家生产更便宜的仿冒垃圾袋,这样商家赚钱、居民省钱,反正收运垃圾的人员也不会仔细检查是不是正版垃圾袋。”他显然没准备充分,眼睛直直地看着我,想了一会儿才说:“这袋子卖的钱是用来做环保的,我们买商家的假冒货,政府怎么有钱做环保?”我又说:“管政府做什么,你悄悄得点好处就可以了。”他看着我,有些恼怒地说:“要什么好处,这里就是我的家,这样做对不起自己啦!”
“这里就是我的家!”我曾访问过的方荷生也这么说过。我被什么触动到了……过去台湾垃圾遍地,也许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里就是他们的家;现在台湾全民参与“垃圾不落地”,其实是在参与一项每天进行的社会管理。
当台湾处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即使管理者真心诚意地进行道德建设、呼吁社会责任,但一切由管理者决定,民众不会认为这是他们的家园,他们无权参与社会管理,也就无意遵守公共道德,垃圾遍地、同流合污成为常态……当台湾转型,哪怕并不十全十美,可这里就是他们的家园,他们主动配合,其实是在保护自己的权益。人性就是这样,参与度是与道德感成正比的,无权利,就无义务;无参与,也就无责任。
一天,我在台北市“议会”,问一名工作人员:“要是议员包庇官员怎么办?”他说:“怎么会?议员巴不得有斗官的机会呢。”我又问:“要是官员贿赂他,怎么办?”他说:“多少红包能堵住他的嘴啊?一旦被发现,下次选民就不选他当那个选区的议员了,他就亏了。”我继续追问:“要是红包大到让他无法抵挡诱惑呢?”他耐心地解释:“就算这名议员私结官员,民众还可以找其他议员,那些议员正愁没有出名的好机会呢。”我近乎耍赖地问:“要是这个官足够大,把其他议员都买通了呢?”他奇怪地看了我一眼,说:“多大的官,陈水扁的官够大了吧……”
这样奇怪的眼神,我已很熟悉了。有一天过马路,我心血来潮地问陪同人员:“如果老人摔倒在路边,你们敢不敢扶起来?”她看了我一眼,回答:“当然会快快扶起。”我追问:“如果老人说是你撞倒的怎么办?”她一脸震惊,问:“老人为什么要这么做?”我都觉得自己有些阴险了,但坚持问:“要是老人没钱治病……”她斩钉截铁地回答:“不会啦,所有老人都有健保(也就是我们说的医保)计划,为什么要诬赖别人?”
台湾的全民健保,曾被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称为“台湾奇迹”,可是它也常常被诟病,比如有的老婆婆没病,也要一个星期跑几次医院;有的人明明在美国工作,却要坐飞机回台湾看牙……由于政府补贴太多,台湾民众就批评政府用纳税人的钱在养懒人。
对于台湾健保,台湾民众时时防贼一样防着马英九,他们说这个领导人力挺健保,其实是为捞政治利益、攒民意。马英九只得解释:过去五年世界动荡、金融危机,但台湾的社会安全网之所以一直发挥作用,这与完备、低廉的健保有绝大关系。他重申,健保对“病”和“穷”的民众,是很重要的保障。
说实话,台湾也问题多多,两党之争影响办事效率,失业率上涨,一个项目的上马得吵好多年。台湾转型也并不完美,可是走在街上,每个人都有一张从容不迫的脸,每双眼睛里都透着主人的尊严。他们配合“垃圾不落地”,因为这是他们的家园;他们不怕官,因为自己才是这座岛最大的官;老婆婆不讹路人,因为她有“健保”;很多超市门口会有一个捐发票的爱心箱,人们买完东西就自觉地把发票投进去,最大限度地保证发票中奖的彩金能惠及病穷群体……
传统很容易消失,道德也不太靠得住,台湾人并不比大陆人更有道德,但他们从容不迫地活着,确信自己才是家园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