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没钱,看见别人家的孩子玩玩具火车特别眼馋。长大以后,有了钱,马上给自己的孩子也买一个。那是一套火车的系统,有机车、车厢、铁轨和车站。只要上了发条或者安上电池,小火车就可以来回地奔跑。很难想象,在晚清洋务运动期间,推动清廷为修建铁路开绿灯的,居然就是这种玩具火车,只不过大了一号而已。
清朝当家的满族皇族和他们背后的满族亲贵们,是一群相当传统的人。相对于他们的前朝,这些人比较讲规矩,内部的礼数大、讲究多,轻易不言变革。祖宗成法,对他们来说,有时候比命还要紧。
洋务运动,尽管以地方为主导,督抚自行其是,但是,碰上重大事务,比如成立海军、修建铁路、架设有线电报线,还是得中央政府同意。人家最高领导要是死活不乐意,那么这个事还就是办不成。所以,地方开明一点的大员们,为了推进他们的事业,功夫每每花在说服太后和皇帝身上。
幸好,满族统治者尽管保守,但是到了晚清时节,他们的汉化程度却相当深。自顺治之后,皇帝就汉化得无以复加,儒学水准和诗文程度,远远高于明朝的皇帝。可以说,到了晚清,帝后已经在文化上趋同于汉族人。因此,汉人的实用理性,在他们身上,也一样有体现。所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句话,放在太后和皇帝身上,格外好使。
我们知道,自打1863年以来,关于修建铁路的事情,清朝的最高层始终不肯松口答应。这里面的障碍有好几层。第一层,是迷信的障碍,即担心铁路修成,火车那么大的动静会搅扰了地下的祖先,惊吓到了山神土地,以及各路神灵。满族人亲近喇嘛教,但民族信仰确为萨满教的底子,泛神论思想根深蒂固。有这层忧虑,并不奇怪。第二层障碍,是担心民众骚乱。担心修铁路会扰民,破坏河流堤坝,毁坏田庐和坟墓,还担心铁路修成,会造成原来运输业者的失业,这一切,又会引发民众骚乱,地方不宁。第三层障碍,是担心国家权益被侵夺。他们担心,修铁路势必要借助洋人,弄不好,修好的铁路会成为洋人侵略的工具,不仅导致权利丧失,且有安全危机。
其实,有这样的担忧,挺正常的。当年蒸汽机车刚问世,英国人初修铁路时,也有人担心奶牛不产奶、母鸡不下蛋,牧师甚至担心上帝怪罪。说实在的,铁路造成原有运输业者的失业,在短时间内也是不可避免的。至于修铁路征收土地,拆迁会出现纷扰,在任何时代都难以避免。而且,当年的中国,兴办这些新兴事业,无论工厂还是轮船业,都得靠西方的人才和技术——无论建设还是管理,一时半会儿,离不开人家。
忧虑可以理解,但事业还是得办。
英国人图谋在中国修条铁路,失败了。美国人想出了更合适的招法,造了一个大个儿火车模型。实际上,是一套有铁轨、有机车、有车站、有信号系统的火车系统模型。这个模型,是可以开动的,由专门的工程技术人员操纵,装配起来之后,就跟真的火车一样,出站,行驶,进站。这样的火车模型,实际上就是后来我们见到的玩具火车。
这件事的发起者是美国驻华公使田贝,他在1885年11月5日写给美国国务卿贝雅的信中提议,美国可以造一套美国铁路的模型,送给中国皇帝和权贵,用实物来启发他们的头脑,让他们意识到铁路的优越性。这个建议很快就被采纳了。一个工业化程度较高的美国,造一个可以演示的火车模型,即大的玩具火车,轻而易举。于是一套可以运转的火车模型,被运到了中国,包括100英尺长的轨道,分主线和侧线,还有搬道岔的转辙器、转台、客车、机车、煤水车。车身长5英尺,其他的部件,均按比例缩小。这个模型经过精心制造,是美国火车系统的缩影。
正巧,在这个时候,海军衙门大臣醇亲王奕譞奉命点校海军。在点校海军期间,李鸿章不仅让这位皇帝的生父、西太后的妹夫见识了他们的北洋海军,而且给他展示了这套火车模型。玩具火车,能够打动多少男孩子的心,当然也可以打动好玩的醇亲王。加上李鸿章又一个劲儿地给他灌输火车的功能,讲这玩意儿如何可以富国强兵,于是乎,在一般人看来比较保守的醇亲王,突然之间就变成了建铁路的积极拥护者。等到醇亲王奕譞回到北京,这套大号的玩具火车也随之而去,随行的,还有几位能操纵模型的中国机械师。醇亲王奕譞进宫复命之时,将火车模型连带机械师一并呈上。在皇宫乾清门侧面,腾出一块地方来,铺好轨道,安装好全部的火车系统,上好发条,太后和皇帝,都开了眼。好玩,是人的天性,西太后也不能免俗。宫里的人,玩了又玩,玩具火车来回地转,出站,行驶,转线,进站,信号灯依次闪亮,火车跑得飞快。
玩过之后,修铁路的障碍还真就消除了。正在兴建的三海工程里,多了一条从中海到北海的小铁路。从此以后,西太后就可以坐上火车,在三海里玩了。当然,此后,在中国的土地上,火车这个庞然大物现身了。拆铁路这样的蠢事,至少政府是不会干了。玩具火车的制造者大概从来没有想过,这种玩具居然可以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起到推动历史的作用。李鸿章也没有想到,他们的建议和劝说,居然赶不上一套类似玩具的东西,看来,“眼见为实”这句话,在中国的魅力的确非常大。
唯一有点遗憾的,大概是美国人,他们想出这样的主意,来撬开中国的大门,但门开了之后,中国的铁路工程,美国人占得的份额并不大。关于修建铁路,列强竞争非常激烈,英国人一马当先,法国人不甘落后,连比利时人都插上一脚。美国人送了玩具火车,法国人马上造了一套更加精美的,也送进了宫里,让太后和皇帝玩得更开心。最后,还是当时实力最强的英国人走到了前面,中国的订单,他们拿得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