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曾听一位友人谈及她的祖母,用来挽髻的那几根发夹,一用30年没换过也没遗失过,对当时什么都求新求变的我来说,这真是不可思议。那段时间正逢台湾经济大跃进,物资从缺乏到泛滥,物价也飞腾似的翻涨,眼看着一碗阳春面从2.5元涨到25元,10倍的价差不过在一年内就完成了,卫生纸也贵得快让人上不起厕所了,幸而薪水也跟着上涨,不然民生必需品涨到如此地步是会闹革命的。
年纪十五二十时,我因为失学兼失恋,常一人在台北街头游荡。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欲望像饱胀的帆,口袋里的钱永远跟不上它的速度,年轻的感官是如此强烈,以致永远处在欲求不满的状态中,很是煎熬。那时没快餐店,也没便利超市,我到处找打工机会,也四处碰壁,父母看我如此汲汲营营忙着赚钱,还曾忧虑地问我,是不是在外头欠了什么债?唉!我要如何跟他们说,我只是想买条裙子,买双漂亮鞋子,买管擦了不要老蜕皮的口红(嘴唇倒因此常保鲜红),还有到“老天禄”买卤味时,不要只能买最便宜的鸡肝、鸡爪(其实后来发现店里最好吃的就这两样)。
后来真的在外面工作了,一份编《三民主义大辞典》的工作,薪水却少得可怜。房租去掉一半,水电又削去一块,剩下的钱刚够吃饱,连通勤都得靠单车。有时下班时已饥肠辘辘,骑车经过面包店及各种吃食摊子,那香味真是折磨人啊!能做的就是闭气匆匆骑回家,和室友们吃便宜的大锅饭。因此曾有一个晚上,我梦见去餐厅,夹了满满一盘美食,正待大快朵颐时却醒了,惹得我没出息地坐在床上抽泣道:“连做梦也吃不到呀!”
也许年轻时真的让物质欲望折腾够了,以致后来衣食无虞,却还存在一种恐慌心理,好似不把家里的冰箱橱柜塞得满满的,生活就没保障,日子就过不下去。而最能平复这病态心理的就是大卖场了,面对满坑满谷的货品,真是感激涕零,尤其住在乡间,进城就更有大肆采购的理由,一辆大推车堆得满满的,仿佛隔天第三次世界大战就要开打了。
当然除了黑洞似的欲望作祟外,鼓励消费的商业行为也是难辞其咎的。君不见市面上各式促销活动时时都在上演,打折特价、买一送一、积分换赠品、满额送好礼、周年庆特卖……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随时推陈出新地用各种方法要你买,且买得越多越好。人们很容易在这样的鼓动下,变得盲目而冲动,一不小心就买下一大堆完全不在计划内的东西。尤其以刷卡的方式消费,更是缺乏实质花钱的痛,等账单来了再哀号也没用了。我听过最惨的是一个女性友人,控制不住自己的购物欲,以致每次刷完卡后都恨不得剁掉自己的手。
店家在陈列商品时,也显得很有学问,摆放的方式对了,再不需要的东西也勾得人非买不可。每回踏进店前,都不觉得自己欠缺什么,但逛了一圈后总是杂七杂八买了一堆。以前去香港就是如此,后来回台湾也依然如此。我唯能抵抗的方法便是过其门而不入,但从此隔三岔五就会接到商家传来的各种打折特价的短信,谁叫当初贪图会员优惠留下了手机号码。
电视购物频道也是个诱人消费的渠道,舌灿莲花的推销员不仅把商品说得天花乱坠,还会故意以限期限量的方式,警告你不即刻下单就失去抢购的机会了,一旁的跑马灯还会打出销售数字,当你眼看着存货一直递减,真的会觉得错过这机会,就再也买不到如此完美又如此廉价的东西了。可是当第二天打开同一频道,发现怎么同一件商品死而复生地再现江湖了呢?还好,我对非实体的购物一向不感兴趣,总要眼见为实当场银货两讫才心安。如此跟不上时代,或许也躲过了许多花冤枉钱的怄气事,而且自从搬到山上,我已十几年不看电视了。
所以避免自己欲望不断膨胀的最好方法,或许就是不听、不看、不逛街,但把自己弄得个耳不聪目不明四体不勤也不是件好事,几年前开始,我试着在出门前先列购物清单,有几次写好却忘记带,回家后一比对,果真是该买的没买,不该买的却买了一堆。至于看到了喜欢的衣服鞋子,则会要自己冷静,先离开“事发现场”去别处绕一圈,或回家再想想。毕竟衣橱鞋柜就那么一个,有新的进来势必会挤出个旧的,那些跟过你十年二十年的贴身衣物真能割舍吗?所以,家小一点、柜子少一点也是节制物欲的良方。
不过最好的方法还是每每动心要掏钱时,先问问自己:眼前这物件真的需要吗?少了它日子会过不下去吗?遂会发现我们想要的东西真的太多了,真正需要的却少得可怜,经这样省思后,购买的欲望便会减少许多。而且不觉得吗?我们早该扭转大量消费以带动经济发展的谬论了,过去的五六十年间,我们所耗费的地球资源是过去几千年人类所使用的总和,且许多资源已濒临消耗殆尽的地步了,这不仅令人汗颜,也该让人有所警醒呀!
当我们自发性地删减所有杂物,让身边存在的多是必需品时,你会发现生活顿时简单了许多,人也跟着清爽起来。且惜物的感觉真的很好,会让人心生感激,深情相待你所拥有的一切,那如黑洞般的物欲及莫名的恐慌,也随之不药而愈了。
(王传生摘自腾讯网《大家》栏目,黎 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