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经常看电影的人,想来也不会对罗伯特·德尼罗感到陌生,超一流的精湛演技和高产的作品数量,让这个美国影帝早已为中国观众所熟知。在我们的观影印象里,他是喜怒不形于色的教父,是大开杀戒的出租车司机,是无所事事欠一屁股债的流氓,是愤怒的拳击手,是有情有义的强盗头目,是贪婪而疯狂的赌城大亨。
然而岁月的狡诈不动声色,它已水滴石穿地让德尼罗这个昔日型男渐渐显出倔强而慈祥的模样。当《天伦之旅》里的德尼罗变成一个失落的老爸,反省着亲子关系中的爱与隔阂,你我才忽然慨叹,浮生流年,风霜终会在一个人的脸上留下印记。
电影翻拍自1990年的意大利同名影片,讲述了一个退休又丧妻的男人,穿越美国各州去看望他散落各地的两儿两女,却大跌眼镜,发现报喜不报忧的他们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出色、那么如意。
这部公路片,缘起于一次未遂的家庭聚会。影片中的父亲弗兰克,为了迎接家庭聚会,又是打扫又是采购,从早到晚忙了个晕头转向。可惜一切准备妥当,却陆续接到子女们不得不缺席的电话,他被彻底放了鸽子。他的子女分别是乐团指挥、舞蹈演员、画家、广告公司高管——一支傲人的精英团队,让英雄父亲的形象呼之欲出。如果在中国,这位老爸恐怕早已成了广告明星,分享教育经验,推广教辅材料,成为家长们趋之若鹜的楷模。
倍感遗憾的弗兰克整理行装,决定亲自去看望忙碌的子女,亲眼见证他们的春风得意,送上门去与他们共享天伦。火车上,他津津乐道地向邻座展示着孩子们的照片,颇有些炫耀地讲述着他靠包装电线涂层的辛苦工作换来子女们斐然的成绩。那份为人父母的得意,简直可爱得有几分浅薄。然而电影里的惊喜多半别有洞天,在纽约的画家小儿子大卫行踪诡异,始终没有露面,父亲只能望着他的一幅作品聊以自慰;在广告业做得风生水起的大女儿艾米的家庭气氛诡异,为了让老爸放心,她极力掩饰着已分崩离析的婚姻;辗转来到丹佛看望指挥家儿子罗伯特,却在排练现场发现儿子是个无足轻重的鼓手;最后一站拉斯韦加斯,小女儿露茜的确是个出色的舞者,却已经未婚生子,还有着模糊的性取向。几个孩子并未对老爸的突然造访喜出望外,他们焦虑地彼此串供,顾此失彼地掩盖着七零八落的失意和不幸,以虚构的美好敷衍着父亲的盛情,似乎谁都没为这次相见做好准备。
弗兰克像一位不速之客,被至亲的孩子们哄着骗着走向了幻灭的归途,他洞悉了他们的焦头烂额却假装迟钝没有说破。这位半生为养家奔波的老父亲,忽然百感交集,他以为他的孩子都是幸运儿、佼佼者,却恍然大悟地发现他们个个心烦意乱,吃力地应付着命运的起承转合,满腹委屈却不敢跟他说。多年来从妻子口中了解的情况原来都是经过美化的艺术照,而他眼见为实的才是生活照的真实面目。
那一刻银幕前的我们也感同身受,甚至会惊异地思忖,如同天下乌鸦一般黑,果然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原来美国的爸妈也动辄盼着自家孩子拯救地球,傻呵呵地为他们规划纯洁、圆满的一生。这部由意大利剧本改编的美国电影,其主题竟然放之四海而皆准,这么符合中国“常回家看看”的国情。几乎不需本土化,这外冷内热、强势武断、正襟危坐、严肃而苛求的父亲形象,熟悉得让人头皮发麻。弗兰克像身边每一位平凡的父亲,呕心沥血创造财富,苦心孤诣望子成龙,用人生最好的岁月为家庭奋斗,同时以一意孤行的爱将孩子束缚,将各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梦想强加在子女身上。一生辛劳,换来的却是孩子们的畏惧和疏远,理解却忍不住想逃脱。
惊喜之旅尴尬结束,弗兰克憔悴苍老了许多,在忧心忡忡的归程中犯了心脏病。一场抢救过后,三个子女齐聚病榻前,可是小儿子大卫依然缺席。纸包不住的火突然来袭——大卫死了,死于吸毒过量。他依照父亲的意愿成了艺术家,却从未感受过真正的快乐……
电影当然不会就此结束,美国圣诞档的家庭片通常需要一个合家欢乐的尾声。于是丧子之痛必须尽快合理地疏解,弗兰克迅速自省并在梦中与大卫释然告别。他看到童年的大卫安然离去,一对不同时空的父子,达成了前所未有的迟到的默契。继而他站在了妻子的墓前,他像她活着的时候一样,也像孩子们一样,捡好听的话说,向逝去的亲人传递着温暖的消息。在圣诞节,三个子女相继归来,给了老爸一个温情脉脉的小团圆。这个圣诞档的家庭片至此也交上了不需太高深、动人便是成功的答卷。
(简 莫摘自《散文·海外版》201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