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阊门有个开店的,家里养着一条猛犬,白天躺在门槛边一刻也不肯离开。有个商人进门,不知道这猛犬动辄喜欢咬人而稍稍接近了它,结果大腿被咬出了血。主人赶紧跟商人打招呼:“你姑且息怒,明天我打算杀了它跟你一起吃它的肉。”商人回去后晚上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像有人告诉他说:“我是主人家的父亲,已经死了好几年了。有数百两银子埋在门槛下面,我活着的时候没有来得及告诉我儿子。我念念不忘,所以变成了一条狗守着它,希望能够传给儿子,没想到冒犯了你。我想把这些告诉我儿子,但恐怕他不会相信,所以告诉你,希望你能去见他,让他不要杀我。”商人惊起,赶紧去那个人家,可惜的是主人已经将狗杀了。挪开门槛,果然发现下面有一只瓦钵,里面装着四百多两银子。
这是明人陆粲在《庚巳集》里讲述的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对于其真实性我们当然无须进行分析,因为其情节并不复杂,一眼就能看出是“纪实”还是“虚构”。但是我以为这其中蕴含的意义却又是十分深刻的,值得我们思考的,这就是对于中国做父母的来说,对于子女的未来往往太过操心了,大多希望把他们的一切尽可能在生前就安排好,否则便死不瞑目。而这位开店的商人已经亡故的父亲不就是这样的人吗?这让人不禁想起了一句俗语:“可怜天下父母心!”
作为父母,对于子女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做负责任的父母。但是,怎样做才算负责任是有不同理解的。一些做父母的以为,给孩子找一个好工作,嫁一个好人家或者娶一个好媳妇,给他们留下尽可能多的财产,让他们在自己身后的几十年中依然能够享受生活、惬意生活这就是负责任;但在我看来,还有别样的负责任的方式,那就是教育孩子正派做人,教会他们处理事情的正确的方式方法,努力让他们学会生存的基本技能,即便是自己离开后,他们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空间和财富、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这才是真正的负责任、更好的负责任。这两者的区别在哪里?前者着眼于自己的儿女看得见的有限的一段时间里的生活,而后者则基于对世界、对未来的深刻认识和充分的理性,着眼于儿女长远的利益。两相比较,哪种做法更聪明我以为是不言而喻的。
那位变成猛犬守护着门槛下的四百多两银子的父亲,属于哪一类父母呢?值得欣赏与效仿吗?我们自己又打算做什么样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