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是厉害的人,反而越拼?”他所说的“厉害”,特指天赋好。
这个问题问得好,因为,他对因果关系把握得比较准。倘若是不小心问成“为什么越是努力的人越厉害”,就显得太平庸了。
确实,我们发现,在很多领域里,天分比较高、能力比较强的人,要比资质平庸的人更努力,也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更有持久的激情。
可是,为什么呢?
我的答案是: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是一样努力的,但逐渐地,差距出现了——天分好的人发现,每拼一次,收获都很大,“拼了果然有用”,于是就更有信心、更有动力去拼了;而天分差的人则发现,自己尽管努力地拼了,却没什么效果,“拼有什么用”,于是,信心受挫,绝望,破罐子破摔。简言之,天分好的人之所以更努力,是因为,他们从过去的努力中尝到了甜头,用现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是努力的“转化率”比较高。
学生时代,跟同学打牌(80分),尽管我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赢的,可大家却一致嘲笑我笨,因为,连我自己也承认,我的“赢多输少”,主要是手气一直比较好,跟牌技无关。时间一久,我实在无法忍受被他们鄙视了,于是,每次打牌的时候都故意表现出一幅心不在焉、漫不经心的样子。 按理说,水平差,就应该更用心啊,可我为什么要这样呢?我是需要制造这样一种假象来安慰自己:老子之所以经常出错牌,并不是因为水平差,而是因为老子没把输赢这事放在心上,我不关心。
几年前,一个兄弟参加司法考试,只考了280分(满分600),可他并不觉得这个分数低,而是沾沾自喜地说:“我是裸考的,你想想啊,我裸考都能考出这么个分数,要是稍微复习一下子,不就通过了吗?”对这种老谋深算的行径,我只能毒舌道:“你并不是没时间复习什么的,而是故意不复习。假如你认真复习了,且考试通过了,那是‘理所当然’,你也不会觉得自己有多厉害;但如果认真复习了却没有通过,这不是打击自己的信心,也让别人怀疑你的能力吗?反而,你裸考,一旦侥幸通过,就会飘飘然认为自己是个天才,自信心大增,可以对外炫耀;即使失败了,你还有一个安慰自己的‘理由’——那是态度不端正,而不是能力不足啊。”
以上种种现象,我称之为“用态度的不端正来掩盖能力的不足”,而我们之所以要态度不端正,又是因为“心里没底”,预先就知道自己即使努力了也不会“成功”;既然努力了也不能成功,那就干脆不要努力了吧。
再往深挖,我们发现,这些“因为我天赋差,所以我不努力”的人,荣辱观都出了问题。在他们看来,如果“失败”的原因是天分不足,那这种“失败”是“可耻”的;相反,如果“失败”是由态度不端正造成的,那这种失败并“不可耻”,甚至还是光荣的(因为我用那样的态度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如果态度真端正了,那一定牛得不得了)。
当然,“评委”的荣辱观也有问题。我们会“看不起”一个能力不足的人,但绝少看不起态度不端正的人;我们甚至崇拜他“在如此差的态度下能取得这样成绩的能力”——态度不端正本身可能就是一种能力啊!
于是,当事人就很容易有这样的心态:与其认真了然后得到失败的结果被人“瞧不起”,还不如从一开始就不认真呢。结果便是,通过不努力,他“成功地”抹掉了自己禀赋不行的“耻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