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读者》 » 正文

我们都是星尘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作者:李姝
来源:读者

  “活着是一场奇迹。”当一个小女孩问关于死亡的问题时,她的父亲这样回答道。

  这位父亲是卡尔·萨根,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还有句名言:“我们都是星尘。”

  星尘可不只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词语,它们非常微小,半径小于0.1微米。它们如帷幕般隔开我们与星体,吸收着特定波长的辐射,制造着奇妙的景观,是人类通往宇宙起源与演化奥秘真相的一扇门。

  最近,天文学家给这扇“门”拍了“写真”,还用上了潮爆全球的3D技术。

  据《新科学家》杂志网站7月13日报道,这幅银河系星际尘埃三维图由8亿颗恒星的数据构成,是同类图像中规模最大的一幅,覆盖了3/4的天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算得上是银河系的“自拍照”。

  这可不是啥镜头都能搞定的,天文学家直接用上了位于夏威夷的全景巡天望远镜和快速反应系统(Pan-STARRS)。被拍摄对象也不需嘟嘴鼓腮仰角45度,而是大大方方正对镜头。放眼望去,浩渺银河中的尘埃,有着彩虹一般的渐变色彩。“外行”看见这景象觉得美丽非凡,“内行”却深知这美丽大有用处。

  通过分析银河系中星际尘埃的分布状况,天文学家能更加准确地拼凑出银河系的结构,了解其旋臂形成的原理。恒星棒是否贯穿了整个星系?银河系圆盘有多厚?也许都能在这张“自拍照”中找到答案。

  根据目前的科学理论,发生在130亿年前的大爆炸产生了氢、氦、痕量的锂和铍等轻元素。随后在燃烧的恒星核心上和核心内,又形成了构成我们世界的一些较重的元素。这些元素正是搭上星际尘埃的“顺风车”,才最终来到地球这颗蔚蓝色的小小星球。

  所以,天文学家还指望通过这张三维“自拍照”了解恒星的诞生情况。

  “星星出生”的过程简直“萌翻了”。恒星周围形成的气泡会向太空“吹出”粒子风,将附近的气体和尘埃“挤入”一个空心球中,并在外壳形成更致密的材料,一颗新的恒星由此诞生。此次的星尘图像“清楚地揭示了围绕在猎户座A和猎户座B周围的气泡形状”。负责绘制工作的哈佛大学研究人员格雷戈里·格林激动地举例道。

  既然星际尘埃这么有用,远观当然不能满足科学家们内心饱胀的渴望。他们甚至很早就开始了“狩猎”计划,意图捕捉星尘。

  因为星际尘埃在恒星核心形成并被抛入太空后,依然携带着“星生儿”的出生信息,特定元素的同位素比例会有些许不同。天文学家们便认为,去太空“抓”一些真正的星际尘埃很有必要。

  十多年前,美国宇航局派出“星尘号”探测器,它的任务是在探测怀尔德2号彗星的途中顺便捕捉来自彗发的尘埃,以及星际尘埃的微粒。2014年8月,科学家们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对这些星际尘埃的研究成果。通过这些“原始无偏见”的样品,人们可以了解我们的太阳系同银河系中其他恒星系统是否有元素差异以及相差多少。

  “让我们吃惊的是,每一颗微粒彼此之间都极为不同。”研究者之一韦斯特法尔说。这些微粒实在是太珍贵了,天文学家们不敢贸然行动。为了追溯这些“天外来客”的来源,韦斯特法尔团队正在人造的尘埃颗粒上熟悉同位素分析技术的操作。“我们必须非常小心。”他说,“我们在仿制品上练习,练习,再练习!”

  我们是谁?来自何处,又将去往何方?也许绚烂的星尘3D图和“星尘号”带回的珍宝并不能回答这些永恒的问题,但是它们引导人类在探索之路上迈出了一步又一步。

  多年前的某一天,卡尔·萨根向年幼的女儿解释关于死亡的问题。“这一刻,你活着。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他说,“你生活在这个星球上,呼吸着空气,喝着水,享受着最近的那颗恒星的温暖。你的DNA世代相传——回溯到更久远的时空,从宇宙的尺度来说,你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组成这些细胞的所有元素,都诞生于一颗恒星的熔炉中。”

  (王世全摘自《中国青年报》2015年7月22日)

所属《读者》期:《读者》2015年第19期

更多《读者》精品电子版文章请点击:https://www.zaixianyuedu.cn/duzhe/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所属《读者》风格:《读者》2015年第19期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