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所居的时代与其他各位皇帝一样,是实行两套经济体制的,这两套体制的施行地域,以皇宫墙脚为红线,皇宫内计划经济,皇宫外市场经济。比如明朝,皇宫里的平时用度是,每年财政得安排120万两银子,不消费完是不行的,皇宫外就恐怕没有这个预算吧。皇宫里的计划经济,都是财政打足预算,太监搞政府采购,采购什么,到哪里采购,都是有规矩的,坦白地说吧,这种经济是以特供为主要形式。
这种计划经济肯定是难以看懂的,何况这种经济本来就不上墙,即使上了墙壁,也没几人能够了然。但是,道光皇帝的特供早餐,我们可以看得懂。据说,道光皇帝很有节俭美德,“观国史所载,帝节俭之德,亦不可及,至暮年尤甚”。这话说的是,道光皇帝节俭之德没人可以比,“然帝或思食一物,而知其价甚昂,则止而不索”,他想吃东西了,首先都要问个价,如果价格很高,他就不吃了,比如他想吃鸡蛋,内务府给的价格是每枚七八两,道光皇帝就常常省着不吃。
有天早晨,道光想吃粉条汤,他对内务府的负责同志说:这粉条汤得这样这样,得如此如此,道光说的其实并不复杂,除非就是放些辣椒,加些鸡汤,撒些胡椒粉之类,“帝偶思食粉汤,命依所言之制法制之”。领导有所好焉,下面岂有不满足的?内务府马上就报了一个落实方案,呈道光审批,他看了报告,傻了眼,他看不懂啊,报告上写的是:为了坚决落实领导打算早餐吃粉条汤的指示,特请安排财政预算七万五千两。
道光皇帝弄不明白,不就是一碗粉条吗?哪需要烧那么多钱呢?内务府的同志于是把实施细则抛了出来:您想吃粉条,应该专门建设一套楼堂馆所吧;您想吃粉条,应该专门安排厨房里的一班事业编制吧;您想吃粉条,应该专门安排采购员等一干人马吧;您想吃粉条,必须安排这么多人,还应该专门成立粉条特供局吧。“内务府上言,若依此制,须另盖一厨房专人司之,须经费六万两;常年费须一万五千两。”内务府负责同志的思维肯定是对的。
问题是,道光是个节俭的皇帝,问题更是,道光皇帝知道这个行情,他突然想吃粉条汤,是因为他到红墙外吃过一次,那里价格低啊:“朕知前门外有一饭馆,能做此汤,每碗只售四十文耳,每日可令太监往购之。”
看来,道光皇帝是个明白人,不是个冤大头,那谁将是个冤大头了呢?在内务府,必须得有冤大头,没冤大头肯定是不行的。既然领导当不了冤大头,那么唯一的,就是百姓当冤大头了。
道光这办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很强,对饭馆老板而言,尤其是利好消息,老板虽然未必可以皇家特供粉条挂牌匾,但打个皇帝指定产品的广告应该没问题,结果呢,他的饭馆被封了被取缔了,他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过几天,道光想吃粉条了,内务府的这个负责同志说:买不到了,前门外之饭馆已关闭。
这家饭馆的主意打得不错,把饭馆设在首脑机关旁边,定价肯定是高的,四十文一碗汤,不低,一般百姓怕也消受不起,但与内务府的政府采购相比,再高也高不到哪里去,内务府的经济必须保持高位运行,不如此,那内务府的一干人马喝西北风?可是,私营经济居然冲击了官营经济,居然冲击了大清帝国的经济秩序,把政府的价格体系搞了个稀巴烂,那不该死吗?内务府自然是马上就给打击了,马上就给取缔了。
道光皇帝听了内务府的汇报,据说他长叹了一声:“朕向不为口腹之欲,滥费国帑,但朕贵为天子,而思一汤不可得,可叹也!”呵呵,当了皇帝,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扳得弯的,比如内务府这个官家经济,这个既得利益集团,道光就扳不弯,所以想吃一碗汤都吃不到,所以道光叹了一声大气,所以当时也有许多人帮着道光皇帝发感慨。
道光皇帝为自己吃不上一碗汤而叹息,可是,谁为那开饭馆的老板失去了求生一条路而叹息呢?谁为百姓失去了生活而哀民生之多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