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读者》 » 正文

荷的沉默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作者:[美]刘荒田
来源:《羊城晚报》2010年9月8日

  一对恋人,都接近30岁,已恋爱7年,最近分手了。并非第三者搅局,也没爆发激烈的争吵,而是双方经过冷静的思考以后,同意把一路平顺、被双方父母看好的感情了断。他们都认为,基于这样的事实,恋爱难以进行下去:两人约会,无话可说,一起看棒球赛还好,这是共同兴趣。可惜,生活不能被棒球填满,于是,都为“见了面不知说什么”而苦恼,精神压力与日俱增。我要对这对一直投缘、差不多要谈婚论嫁的年轻人说:相对无言没什么不好,不要为了无话可说而紧张。

  不能否认,恋爱之初,是有说不完的情话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无法说情话,把人憋得要死。可是,随着爱情和年龄增进,对话减少是迟早的事。待到爱情有了结果———“婚”了(或叫“昏”了),恐怕话更少。据我所知,共同生活愈久,话语愈从口舌进入心灵。不排除有一部分情侣或夫妻,情话多得可与厨房里哗哗的自来水比美。不过,稳定的姻缘,不复以对话的多少作为感情的晴雨表。夫唱妇随或妇唱夫随固好,鸦雀无声也坏不到哪里去。重要的是这样的感觉:舒服。夫妇在家,各干各的,整天不怎么谈话,可是没有觉得谁欠了谁,这意味着爱情臻于“恰到好处”的境界。基于累积的信任,圆熟的默契而来的无话可说,或叫失去“没话找话的必要”,是值得留恋的氛围。沉默和哓哓不休的情话,一样值得赞美。

  上述的恋人太年轻,没能理解,沉默未必要不得,见了面以后,各自在电脑前忙碌,或者一个看电视,一个玩电玩,互不干涉,偶尔说一两句笑话,绝不是罪过,而是爱的进步。只要比较一下,和刚刚结识的朋友相处,你总得搜索枯肠,找话题,接话题,生怕冷场,造成怠慢,这类社交多少成了负担;和父母、兄弟姐妹相处,却不会为“找不到话说”而冒汗,就该明白,“不必说话”显然比“必须说话”高级。

  话说回来,这对恋人算得上“7年之痒”的活样板,巧合也好,通例也好,这样的事实教人更加相信,爱情的化学物质,在过去7年中业已消耗净尽。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始,到“梦寐求之,辗转反侧”,到“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到如胶如漆,最后,水入平川,波澜不兴。我为他们痛惜,不是因为爱情的无疾而终,而是他们跨不过错觉的关坎,把爱的成熟看成衰竭。7年里差不多培植成为共生体,从来少有争吵,也没抱怨过什么性格不合,一切都顺理成章,水到却渠不成。

  他们没有想到,恋爱每每超过7年,婚姻更可以是7的几个倍数,奔涌的爱情必然被纳入以“安宁”为标志的姻缘。爱情与亲情,逐渐融合,分不出彼此。可惜啊,年轻人!不知道,到下一个7年之痒,已成陌路的他和她,又将怎样对付?

  我和妻子结合了超过5个“7年”之后,十分满足于互相不说话。她在厨房做饭,我在书房码字,她说一声:“吃饭。”我踱到餐厅,边吃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对话,谁也不会为了“词穷”而抱歉。饭后,我看电视,她躲在卧室里和朋友说没完没了的电话,笑声不时滑出半掩的房门。这时,我想起了家乡的莲池,亭亭荷花在夏日悠长的沉默,只有风起,才传递细如裙裾的窸窣。荷的存在,是因了水下肥沃的泥土。荷的沉默,是因为没有喧哗的必要。

所属《读者》期:《读者》2010年第22期

更多《读者》精品电子版文章请点击:https://www.zaixianyuedu.cn/duzhe/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所属《读者》风格:《读者》2010年第22期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