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伟来源:《三联生活周刊》2010年第45期当北洋海军被困威海时,周遭几乎无人援手;当舰队尽没于刘公岛后,时人却把所有怨毒都集中于李鸿章和丁汝昌等人,全然不顾他们遭受的背后攻讦、掣肘,以及消极不为。日本人小笠原长生在谈及以身殉国的丁汝昌时,如此设身处地地评价了这位失败者(他死后被光绪皇帝下旨“籍没家产”,不许下葬。后墓地又被挖掘毁灭,其子孙辈被迫流落异乡):“其中如提督丁汝昌,我不能不向其深切沉痛追悼。他既是勇敢的武士,又是温和的绅士,他迫于命令和强敌作战而一败涂地。及见大势已去,尽毕生最后的职责,为了麾下将士的生命而与敌签约,这是他自己的决定。他曾期望活着,但他知道祖国的不仁,对他的冷酷待遇将要超过不共戴天的敌国。在夜半孤灯之下,左思右想,饮鸩而逝,老英雄当时的感情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