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务省的“周到服务”,显然令中国驻日公使汪凤藻有点意外:他拿到手的那份长长的文件,居然已经一反常态地被翻译成了中文。
这是1894年6月22日,为了商议从朝鲜共同撤军的事宜,中日双方已经来回折冲了近20天。日本政府不仅不撤退军队,反而决定增兵。汪凤藻手上拿的,就是这一“决不撤军”的照会——甲午战争史上著名的“第一次绝交书”。
被谈判搞得焦头烂额的汪凤藻显然无暇多考虑这一反常的“周到服务”——朝鲜那边,日本军队无论在人数还是装备上都占尽优势,北京的总理衙门和天津的北洋大臣李鸿章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日本方面的消息呢。
汪凤藻将“绝交书”交给了译电员,要求用密码电报赶紧拍发。这次可比以往的效率高多了,毕竟省下了一道从日文翻译成中文的程序。当时还没有无线电报,密电都是各自译成密码后交电报局拍发,各国皆然。当中国使馆的工作人员将密码电报送交电报局时,日本照例抄录了一份副本。但这一次,日本人再也不用为破译密码伤脑筋了——他们拿出了自己写的中文版的“绝交书”,略加对比,中国使馆的密电便显出了原形。
日本政府只不过花了点将日语翻译成中文的工夫,就使中国使馆主动将密电码和盘托出。主持“绝交书”中文翻译和密电破译的,正是日本外务省的中田敬义,因为此项功劳,他后来官居外务省政务局局长。
日本人获得了密码后,汪凤藻自6月6日至8月4日的全部54件往返密电均被破译。日本人不动声色,从此不仅掌握了中国使馆与国内的全部通信,而且,还从中截获了大量军事情报。而清廷却毫无觉察,整个战争中一直未改密码,以致在马关谈判期间,清廷与李鸿章的往来密电也被全部破译。
甲午战争中,中日两国海军实力相差无几,但日本舰队总是能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集结优势兵力,除了陆上情报人员的功劳之外,应该也和此密码的泄露有相当大的关系。
直到1938年中田敬义本人披露此消息之时,中国方面对此都茫然不知。而中田敬义揭秘时,大清国早已灭亡了27年,日军得铁蹄也几乎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具体负责破译的电信课长佐藤爱麿后来又担任过驻美大使。其子佐藤尚武担任过日本外务大臣,二战中末期任日本驻苏联大使,苏军挥师攻入中国东北时,他是第一个得到消息的日本人。不知他在这样的晴天霹雳侠,是否还有心情回味父亲破译中国密码的昔日荣光?
一百多年来,多如过江之鲫的甲午战争研究者对此细节多未重视,而美国人却似乎受到了启发。这一用“钓鱼”手段破解密码的方式,后来被美军原样用回到日本头上。当时,美军从日军的一系列电报中,发现出现十分频繁的“AF”代码,估计应该是指中途岛。为了进一步查实,美军便用浅显的英语拍了一份作为诱饵的无线电报,报告中途岛上的淡水设备发生故障。果然,不久以后美军截获的一份日军密码电报声称:AF可能缺少淡水。自此,美军便对日军动向了如指掌,太平洋战局大为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