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读者》 » 正文

像刺猬一样专注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作者:张 炜
来源:《名作欣赏》2011年第1期

  伟大的作家有着怎样强悍的生命力,怎样利用时间——客观的时间和个体的生命之间发生着怎样的摩擦,真是一个谜,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我们作为凡人,难以理解天才的行为。

  给大家举几个例子,以说明人和人之间的巨大差异。人的差异之大,往往就因为操着共同的语言、长了大致相似的形貌而被掩盖了。比如我们都熟悉的政治人物列宁,他只活了50多岁,且有大量的时间是在动荡中度过的:流放、坐牢、暴动和革命,但是他的文字著作竟有60多卷,每卷折合汉字40多万,那就是2000多万字。多么巨大的劳动。他身形矮小,可是生命力强大。另一个俄国人高尔基,同样不可思议。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迎回了自己的“国宝”,当时欢迎他的民众人山人海。他住到了一座别墅里,但只住了三年的时间。那个别墅的楼梯是用整块大理石雕出来的,扶手上雕了翻腾的海浪。别墅里面摆了大量的书籍,一架架的书看得人眼花,可是谁也想不到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高尔基当年读过的。这三年恰恰也是他一生中最忙的时间:建立全苏联作家协会,会见无数人,接待工人和农民代表团、儿童与妇女代表团以及国际友人。看看排得满满的活动年表,会觉得他几乎没有什么可以由个人支配的时间,可也就在这三年中,他读过了别墅中大量的藏书,而且做过详细的批语——我不相信,从中抽出几本,果真发现了一处处变色的钢笔字迹。同样是在这里,他还写下了长河小说,就是那部长达200多万字的《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中的一大部分。我们心里不禁要问:这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又是怎样利用时间的?时间对我们大家都是一样的,可是那些伟大的人物竟然神秘地使用了时间。这对我们来说永远都是一个谜。

  现在对高尔基的评价不像过去那么高了,因为我们过去太多地宣扬了这位“无产阶级作家”,后来对他就不再热衷了。人是很容易受世风影响的,都要跟着风向走,一个人不被街上的风吹透是很难的。可是我们冷静地想一想,实际上高尔基的流浪汉小说写得非常好,还有那么杰出的长篇和戏剧,他实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师。

  从高尔基再到托尔斯泰——我们读了那么多托尔斯泰的书,在我眼里他可是西方文学的第一人。托尔斯泰和关于托尔斯泰的书,我几乎将译文全读了。终于有一天,有幸来到了托尔斯泰的雅斯亚纳·波良纳庄园。这是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字,这里发生过很多故事。托尔斯泰在这个庄园里度过了最长的岁月,写出了最多的作品——我相信他的灵魂一直在这里徘徊不去。走进庄园,我无法抑制自己的激动。

  它比我们所能想象的还要大很多。这里的一切如同原来,房屋、道路、林子,到处都保存了托尔斯泰的秘密,留下了他的痕迹。他当年用过的东西,从一幅幅照片到日常器具,一切都在。我仿佛看到了书中所描述的那些场景,他劳作的地方,还有他抚摸过的物品。我所知道的一些细节,比如哪部作品在哪间屋子里写成,这会儿我都一一对应,在心里默记。站在老人的房间里,你会觉得他刚刚起身离去。这种特别的感触不可言喻。

  当时是一个冬天。俄罗斯的冬天是那么寒冷,白雪覆盖了波良纳庄园、庄园里无边无际的林莽和一座座屋子。进入庄园的是一条长满了橡树和桦树的大道,当年托尔斯泰称它为“大街”。大街两旁的水塘结了厚厚的冰。

  老人活了80多岁。有人说如果托尔斯泰没有晚年的那次出走,一定会活得更长,留下的著作会更多。越是到了晚年,他和夫人越是难以相处,最后,他终于要将自己毕生的求索付诸行动了——老人在深夜叫醒了最小的女儿,向她告别,然后乘一辆马车离开了。天太冷了,结果他在一个郊区小站里中了风寒,这里也成了老人的最后一站。

  托尔斯泰一生写了多少著作?我们国内出版的是17卷本的文集,可是苏联出版过100卷的《托尔斯泰全集》。按每卷35万汉字计算,去掉注解,也还有3000多万字。再看他一生的经历:求学、当兵、管理庄园、旅行和教学、耕种土地,且有大量时间了做公益事业,但是他竟然写出了3000多万字。这是多么巨大的一种劳动,大到我们无法想象。

  他的写字台旁边摆着一个黑色双人皮革沙发。他就在沙发上出生,他的前辈也是在这张沙发上出生的,他所有的孩子都是在这沙发上出生的……俄罗斯人高大,应该睡很宽大的床才是,可是他们的床都很窄,让人担心他们一翻身就会滚落——可能在小床上生育不便吧,伯爵家的几代人都在这个黑皮沙发上出生。这是历史的见证。这间屋子里实在有太多的记忆、太多的情感。在各间屋子里,会看到大量祖辈用过的小玩意,如一张圆桌、一辆童车、一张小床。写字台上的一套百科全书还整整齐齐地摆在那里,这是作家生前经常查阅的工具书。他在另一间拱顶小屋里写了《复活》。那时他大多数时间就伏在一个很小的圆茶几上,旁边的墙上还挂了镰刀和锯子,像是一个典型的农夫之家。我站在圆桌前,农具下,感受着一个再平凡不过的老人。

  雅斯亚纳·波良纳庄园在图拉县城之南。托尔斯泰的另一座故居在莫斯科,有时他们全家要到那里过冬。从图拉到莫斯科步行要走三四天,虽然当年已经有了火车,可是托尔斯泰为了磨炼自己的身体和意志,直到老年还是坚持徒步行走,起程时带着水和干粮,一直走上三四天。为了在路上休息,他发明了一种拐杖,可以将下端插到土里当凳子坐。夜间他就睡在农户家里,与他们分吃自己的食物。在莫斯科托尔斯泰故居的院子里,有一个很高的土堆,他让孩子从上往下滑雪,他自己也滑。更有意思的事,他还用一个有孔的木箱装起最小的女儿,用绳子拉着箱子在屋里走,走到一个地方就问她到了哪间屋子,跟孩子玩这种游戏。老人在寒冷的冬天也要坚持自己去井上取水,自己劈柴生火,直到80多岁还要骑马远行。

  他是富裕的伯爵,也是最朴实的体力与脑力的劳动者。他一生不倦地探索生活的意义,直到最后的一刻。我们看托尔斯泰的作品,最突出的感受是真挚和诚恳,他感悟到了什么就如实地写下来,作品从来没让令人眼花缭乱的形式主义所累。可是与那些同时期的某些作家相比,即便在形式上的探索他也是显得更有勇气。

  有一位欧洲作家说过:世上有两种作家,一种非常聪明,什么都懂,是狐狸型的;还有一种作家是刺猬型的,只懂一件事情——他说托尔斯泰本来是洞悉一切的,却又像一只刺猬那样专注。是的,我们读过托尔斯泰的大量作品,再看他一生的足迹,会感受到他的博大与专注。他对于人性、社会,对于生命全部的奥秘,无时无刻不在探索。他犯过很多错误,做过令自己痛苦的事情,这些都记在了他的日记里。他一生都在苛刻地追问,不仅向外探索,还要直指自己的内心。作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是公认的现实主义者,但我们又会觉得他同时也是一个高度浪漫的、诗性极为强烈的俄罗斯作家。《哥萨克》,那部写青年军官初历战争和爱情的一部中篇小说——很早以前就读过,几十年后的某一天再翻,只想翻翻而已,可是看过三分之一就再也放不下了。哥萨克青年的勇武和残酷,女人的爱情,敌人怎样过那条河,死亡的异族青年,枪口上的烟,将死者的眼神,兄弟收尸……吸引人一口气把它读完。伟大作品常有一种神秘难抵的力量,这往往是今天的作家所不具备的。

所属《读者》期:《读者》2011年第06期

更多《读者》精品电子版文章请点击:https://www.zaixianyuedu.cn/duzhe/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所属《读者》风格:《读者》2011年第06期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