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初诺,多少幸福渐成追忆
30年前的那个春天,导弹某部的年轻军官陈礼国接到一道特殊“命令”,让他火速赶到某城市与一个叫黄晓琳的姑娘“见面”。这道“命令”让常年身处山沟的陈礼国激动不已。
当他赶到约定地点,见到相亲的姑娘时,心中既欣喜若狂又忐忑不安。眼前的她,苗条秀丽、声音甜美。言谈中,他还得知黄晓琳的父母都是1937年入伍的老革命,许多陈礼国只在书本上读过、广播里听过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竟是当年与黄伯伯一起出生入死的老战友。相比之下,自己来自豫南山区,父母是地道的农民,巨大的反差让这个年轻人第一次体会出什么叫 “自卑”。他礼貌地完成相亲程序,郁郁寡欢地回到部队。在他心里,这次相亲是一段“美丽而伤感的旅程”。他一头扎进实验室,试图用夜以继日的工作来忘却那个给他留下极好印象的姑娘。
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一个月后,那位他已不敢奢望的黄晓琳竟然写来一封长信。信中,姑娘一手娟秀的楷体字,字里行间不但没有丝毫优越感,反而对他这个扎根山沟、热爱导弹事业的基层干部充满了敬意。读着那些真切、朴实的字句,陈礼国感到一种久违的理解与欣慰,爱如涓涓细流在胸中流淌。
鸿雁传情,两颗年轻的心越走越近。两年后,他们携手踏上婚姻的红地毯。爱,是温暖,也是动力。他们在生活中相濡以沫,在事业上并肩前行。许多往事叠加成美好回忆,让陈礼国感慨颇多,他常用“很幸福”三个字来陈述过往。
父母的言传身教让黄晓琳懂事、宽容,特别理解军人这个职业。婚后,她深知丈夫工作的辛苦与重要,便用全部精力来支持他的事业。他们的孩子一岁时,陈礼国获得赴某院校深造的机会。去还是留?看着幼小的孩子和体弱的妻子,陈礼国左右为难。 “组织上把这个难得的深造机会给你,是相信你的能力。我看中你,也是因为你有一颗勇于上进的心。为了你今后能够更好地从事导弹事业,你不能打退堂鼓。家里头,你放心好了,有我撑着呢!”妻子的体贴与理解打消了他的顾虑,陈礼国愉快地踏上了去院校深造的旅途。
学校第一次放假,陈礼国想到妻子劳累,下火车后,就自己乘公交车回家。当他走下公交车时,一抬头,只见马路对面,妻子抱着小孩在人群中拼命地往去火车站方向的公交车上挤。娇弱的身躯在拥挤的人流中显得非常单薄。她几次挤到了车门边,又没能上去,急得都快哭了。这个镜头定格在陈礼国的脑海中,令他终生难忘。
乐于在家相夫教子的黄晓琳,其实多才多艺、能歌善舞,是名优秀的印染花布设计师。陈礼国还记得那次,他陪妻子上街,前面走来一位漂亮姑娘,身穿时髦的衣裙,妻子自豪地告诉他,这姑娘衣服上的花样出自她手,是她首次大胆采用了提、挑、染、绣、扎等多种方法,根据服装的裁剪和衣裙的比例,改变传统的花布均匀布花和铺排布花的方式,才设计出来这种别致独特的布料。在当年国家轻工业部组织的评比中,她设计的这款布料获得大奖,订购量名列前茅。
生死一线,身后站着一位贤惠的妻
陈礼国从事的是导弹部队最危险的爆炸专业,被人形象地称为“与死神共舞的人”。多少次从死神手里侥幸逃脱的心悸,多少次面对同事英年早逝的悲伤,都不能阻止他始终向前的脚步。因为,在他身后,站着一位温柔、贤惠而且无怨无悔支持他的妻子。
那年,某型武器进行综合大型爆炸试验。这项试验在军方是首例,没有任何经验可取,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作为这项大型任务的总指挥员,陈礼国感到肩上担子重如千钧,常常夜不能寐。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劝慰丈夫道:“别担心,无论怎样,始终有我陪伴你。”妻子的一句话让陈礼国信心满怀。
当试验工作一切准备就绪,原定担任安装爆炸装置的技术人员因为巨大的心理压力,情绪出现了波动。陈礼国二话没说,穿上特种工作服,坚定地走向高危区。他以过硬的专业技术和心理素质,在规定时间内准确无误地完成了起爆组件的安装任务。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开创了军方独立对该型武器进行综合性试验的先河,在第二炮兵部队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陈礼国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军方在“真枪实弹”上安装引爆装置的第一人。黄晓琳手捧鲜花迎接丈夫凯旋,夫妻俩高兴得彻夜难眠。
还有一次,在进行某型武器安全性试验时,作为唯一随机担任技术保障的人员,陈礼国再次经受生死考验。那天,当完成所有试验项目,他们乘机返回机场时,原定降落的机场突然漫起弥天大雾,可视度很低,飞机无法着陆。有关部门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命令他们到预备机场降落。当飞到预备机场时,机场上空也是大雾弥漫,无法看清跑道。如此这般,他们在预定机场和备用机场之间来回飞行,期望能够找到着陆机会。但大雾不但没有消散,反而愈加浓密。飞机的燃油在一点点耗尽。危急之中,机长对大家说:“你们把跟家人最后说的话写下来!现在快没油了,我决定迫降,大家要做好一切可能的心理准备。”此时,飞机开始剧烈地颠簸晃动。陈礼国并没理会机长的话,他用保险带把身子紧紧绑在座椅上,在本子上专注地记录着数据。一阵刺耳的啸叫声,飞机向地面俯冲下去。不知过了多久,飞机重重一颠,竟像一匹被驯服的烈马,弹跳几下停了下来。当陈礼国走下飞机,地面上的战友冲向前,一把抱住他,流着泪说:“兄弟,还能见面真好。”
陈礼国淡然一笑,翻开手上紧紧攥着的本子,说道:“这次历险给了我们一份意外收获。你看,这些颠簸频率、倾斜角度、位移状态等数据,对我们修正武器的战技术指标很有用处。”在生死关头,陈礼国没给自己的家人留下只言片语,却以与武器共存亡的决心,忠实地守着武器,翔实地记录了十分难得的各种试验数据。
十年坚守,书写爱与生命的传奇
1996年7月27日,是一个让陈礼国终生难忘的日子。那天中午,陈礼国下班回家。上楼梯时,他心头突然涌上一阵不祥预感。按照往常,每当他的脚步在楼梯上响起时,妻子定会站在门口迎接他。但这天,他进门时却没看到那张熟悉的笑脸。当他走进卧室,只见妻子昏倒在地,早已不省人事,手脚冰冷。
陈礼国心急如焚,迅速把妻子送进医院。检查结果显示,黄晓琳因高血压引起脑溢血,颅内出血量达到70多毫升,脑室严重变形。当看完各种化验单,从事临床治疗数十年的老专家宁学权主任摇摇头,只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这样的病例极为罕见,以他的经验,救活这个病人很难,除非发生奇迹。
医院迅速下达了病危通知单,立即进行手术抢救。陈礼国失魂落魄地等在急救室外,一声声喊着爱妻的名字,其焦急悲伤之情,令人心痛。
6个小时后,黄晓琳被送回监控病房。如果她能醒来,可度过危险;如果她不能醒来,自此阴阳相隔。陈礼国分分秒秒地守着妻子,仿佛一眨眼,妻子就会从他眼前消失。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终于,黄晓琳睁开了眼睛。
由于脑细胞严重受损,苏醒过来的黄晓琳失去了记忆,她不认识病床前的亲人,并且进入极度狂躁状态。按照医院规定,像这样狂躁的病人都要采取保护措施,一般是用绳子把病人绑在病床上。既心疼妻子,也为了让她保持正常人的尊严,陈礼国拒绝使用绳子,而选择寸步不离地守在妻子床前,这样不分昼夜地坚持了一个多月。
那天清晨,当妻子含混不清地吐出“回……家……”这个字眼时,陈礼国这位多次历经生死考验、从不轻易掉泪的导弹专家,不禁悲从心起,号啕大哭。
“回家!回到温馨的家中,或许能唤起妻子对往事的记忆。”陈礼国这样想着,背起已死过一回的妻子回家。当他们步出医院大门时,宁主任告诉他们:“一定要好好疗养,才可以活上三到五年。”其实,宁主任说的三到五年生存时间是理论上的推断,只是一句安慰话。面对满怀希望的陈礼国,另一句他想说的话到了嘴边,还是咽了下去,那就是:“这样的病人能活着,已经创造了奇迹。死亡随时都在威胁她,也许今天,也许明天,也许此时此刻。”
3到5年,轻飘飘的数字,却是沉甸甸的生命延续。
医生说:“每天要锻炼两次,每次两小时。”于是,每天上班之前、下班之后,陈礼国都要扶着妻子上下楼梯,或拴着脚、绑着腿在室内慢慢挪动。后来,随着妻子的病情好转,陈礼国又开始搀着她到操场上、营院里锻炼行走,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医生说:“为了防止肌肉退化,每天三次,每次要按摩一个半小时。”于是,每天半夜12点,陈礼国准时起床对妻子进行全身按摩。
一天又一天,他坚持了5年。或许,这份坚持感动了上苍,妻子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好。
春去秋来,他又坚持了5年。妻子说,我现在能走路了,带我去北京、广州逛逛吧。于是,故宫里、白云山上留下了夫妻俩紧紧依偎的恩爱身影。
10年的艰辛,陈礼国用爱与坚强,陪着妻子与死神抗争,书写着爱情可以战胜死神的人间佳话。也是在这10年中,陈礼国照样拼命工作。他直接参加和组织完成了150多项科研项目。他担纲研制的“某装备气氛快速保障系统”,解决了数十年困扰武器检测流程时间长且不安全的瓶颈,使整个作战流程效率提高了很多……
此情可待,唤一声爱妻快醒来
经过康复治疗,黄晓琳不但能够生活自理,还能做些简单家务。这让所有熟悉他们的人高兴。但命运的残酷,再次让这对患难夫妻猝不及防。
2006年3月14日,陈礼国要到靶场执行试验任务。下午一点多钟,黄晓琳给丈夫打来电话:“高速公路上车多,车速不要太快,要早点到服务区吃饭。”陈礼国做梦也想不到,这是爱妻今生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
两个小时后,黄晓琳感到身体不适,赶紧拨打急救电话。宁学权主任闻讯赶到医院,一看黄晓琳的病情,神情马上凝重起来。只见她两侧脑室已经铸型,瞳孔放大,光反射消失。
从医学角度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抢救的必要了。
他立即拨通陈礼国的电话:“老陈,黄晓琳情况很不好。”
陈礼国问:“还有希望吗?”
宁主任说:“很渺茫。”
“只要有一口气,就决不放弃。宁老弟,我求求你。”
“好吧,你安心执行任务,我尽全力抢救!”
黄晓琳被推进了手术室,经过4个小时的手术,医生从病人脑颅内抽出100多毫升的血,出血点控制住了。疲惫的宁主任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发现她的脑部又出血了,又赶紧进行手术,又抽出60多毫升的血。从手术室出来没过一夜,又发现脑干出血……黄晓琳就这样游离在生死边缘。
等陈礼国赶到医院,妻子已成了“植物人”。
此后3年,陈礼国的生活就围着医院、办公室、阵地、靶场之间连轴转。
当妻子需要进高压氧舱治疗时,他担心妻子孤独害怕,每次都陪着她进去,一年里他就进了60多次高压氧舱。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妻子的病床上时,他会对毫无知觉的妻子说出日常的问候;当夜晚的月光爬上窗台时,他会哼唱起妻子最爱听的那首歌;每当风和日丽的节假日,他就用轮椅把妻子推到院子里,呼吸新鲜空气,晒晒太阳……他认为,尽管妻子没有表情、不能说话,但她肯定能感受到他的爱。陈礼国坚信,只要有爱,就能战胜一切。
3年里,每次出差,他定会带上妻子的病例资料,到大医院向权威专家求助。看完病例资料,专家无一例外地问他:“人还活着吗?不可能活着呀!”
“活着,活得很好呢!有法子治吧?”此时,陈礼国常常眼中带泪,一脸期待。
“晓琳,快醒来,醒来吧!看看我和女儿。”不知多少次,陈礼国俯在妻子耳边轻声呼唤。2008年国庆节,陈礼国在妻子的病房里,为女儿举办了一场简朴的婚礼。他将女儿的新婚照挂在墙上,让女儿穿着婚纱站在妻子跟前。陈礼国捏着妻子的手说:“女儿今天出嫁啦。你醒来啊,看一看女儿穿婚纱的样子。”这一幕让在场的医护人员潸然泪下。
2009年2月14日的情人节,当陈礼国把99朵玫瑰送到妻子病床边时,黄晓琳的眼睛眨了一下,这让陈礼国兴奋不已。陈礼国说:“我有一个梦,梦想人的生命有一万年。这样,我就把自己的生命分成两半,一半用来守护导弹,一半用来守候妻子。”
用5000年的守候来唤醒一份沉睡的爱,值得不值得?陈礼国的女婿作出了最好的诠释,这位从英国留学归来的年轻人说:“岳父的这种守候是对生命的最大尊重。如果每个人都用这种精神去爱护亲人,去从事工作,去为国家出力,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从父辈身上,我们看到了责任、守诺、诚信等优秀品质,这是他们给年轻人树立的最好榜样。在当今社会,这就是我们最需要继承的宝贵的品行和财富。”
39年的军旅生涯,陈礼国写下这样的辉煌:多次与死神共舞,获30多项军队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6枚二三等功军功章,成为二炮导弹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这艰难的辉煌,见证了陈礼国对使命的忠诚守护。
30年的婚姻生活,他经历了这样的岁月:16年琴瑟和谐共谱美满,10年风雨同济共担磨难,3年与成为“植物人”的爱妻相依相守。这岁月的记录,见证了陈礼国对爱情的生死守候。
陈礼国,这个与新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一起成长的导弹专家,在用生命演绎对导弹事业无限忠诚的同时,也用生命演绎了对爱情的无限忠贞。他用点点滴滴的付出、年年岁岁的坚持告诉我们深邃的人生哲理:坚持,只有坚持,多难的人生才能呈现出灿烂的美丽;也只有坚持,人生的意义才能得到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