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数据是怎样出炉的?是谁在采集这些数据?
场景一:2011年1月20日,在成都建设路农贸市场内,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物价调查员杨红正在采集物价信息。
根据事先的约定,我跟随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物价调查员杨红,在建设路农贸市场全程见证了物价信息采集的全过程。
1月20日上午9点,杨红准时来到建设路农贸市场。“今天天气不错,生意还好吧?”在一家粮油店,她与店主寒暄着。“老样子了,你辛苦了。”店主也热情。攀谈中,店主给她介绍了当天的价格:汉香米两块一,珍珠米两块六,杨红摸出一部手机,把这些价格一一记录在上面。
告别粮油店转身进入喧嚣的菜市场。“王姐早”、“李哥好”,杨红满面微笑与摊主们打着招呼,在拥挤的摊位间来回穿梭,豆腐、豆芽、豆干、豆皮,仅豆制品一项就要采集这4样价格。
再来到猪肉档,杨红向我介绍说,猪肉也要采集4项,分别是猪腿、五花、猪肝和猪腰。
她一边采集价格一边介绍,在农贸市场她要采集60多个项目,她的工作还包括超市、旅游业和餐饮业,甚至还有加油站。杨红说,每个省采集的项目有相同的大项,也有不同的小项。
说起这份工作,杨红很是骄傲。这看起来简单的事一开始并不容易,摊主店主们经常随便报价,遇到心情不好的还时不时来个“天价”,你还不能跟别人急,只能一边与摊主们套近乎一边宣传物价统计的重要性。在关系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有时为了掌握真实价格,她只能跟在买主后面偷听。听一家不行,还要多听几家,关系建立起来后才开始定点采集。采集价格时还不忘讨价还价,她说只有这样采集的价格才能真实反映市场价。
“农贸市场上各种蔬菜等品种的价格,由于调查的时间不同,价格差异很大,所以按国家要求我们必须按时来调查。因此,建设路农贸市场每次调查价格都是定在上午9点~10点,每个月要调查6次。”杨红说,天气变化对价格的影响相当大,比如这几天南方大面积的降雪和冻雨,从外地来的蔬菜价格涨幅就比较大,“所以这种时候就要买本地菜,这都是窍门。”
看到我对她的手机好奇,杨红把手机打开介绍说,这是她的制式装备,看似普通却另有玄机。
这是一款专门调制的3G手机,里面定制好了表格,只需要把采集的数据填上,就可以直接发送到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通过GPS直接反映出采集地点、采集时间等数据。杨红说,过去没有这个装备时全是手工填表,填好后逐级上报,国家得到数据的时间相对滞后,而现在是与市场同步。
精确的时间、地点、价格的直接反映,可以让统计部门迅速掌握价格的变动水平和变动程度。
在成都市,每月要对100多个调查点的1200多种商品和服务项目进行物价调查,这些项目并不是随意抽取的。居民“消费量大”的商品要优先选择,还要选择“质量好,货源稳”的商品,品牌不能太集中,商品的价格变动也要有一定代表性,当然,每年的种类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在成都,回锅肉是一种必查项目,另外,担担面、钟水饺、夫妻肺片以及钟点工、擦皮鞋、配钥匙等都是比较有特色的采集项目。
场景二:2011年1月28日,在上海市静安区武定路,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价格调查员钟怡正在询问物价。
年节里的菜市场热闹非凡。早晨7点半,武定路标准化菜市场里已人头攒动。蔬菜、鲜肉、水产、杂粮,市民们停停走走、挑挑拣拣,不多久,菜篮子里就装了当天一桌子的年菜,摊主们则麻利地称重、算价、装袋,生意红火得似乎一刻也空闲不下来。
在这个热热闹闹的菜市场里,有一个身影显得与众不同,她走过每一个摊位,问遍各种品类的菜价,却没有进行任何采购,手里拿着的不是菜篮子,而是CPI数据采集器,上面记录着各种食品的价格。她,就是前来“采价”的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价格调查员钟怡。每五天她就要来一次,调查主要食品的价格变化;采集的这些数据经过上报,用于消费价格指数(CPI)的计算。
与我在菜市场门口碰面时,钟怡已经在其他市场顺利完成了水果价格的常规调查,而在武定路菜场中,她要像往常所做的一样,调查到蔬菜、肉类、水产、南北货等各类食品的最新价格,“菜场的价格调查必须要在9点前全部完成,因为市民早晨买菜集中在这之前的时段,越往后菜价会有所下跌”,钟怡告诉我,价格调查时刻不统一,就会造成人为的价格波动误差,进而影响CPI数据的质量。
“阿姨,你好!今天糯米多少钱一斤?大米呢?花生价格没变?”熟门熟路地,钟怡来到一个专营粮食的摊位前,与摊主像老朋友一样攀谈起来。说话之间,就把各种按规定需要采样的粮食品种的价格问到了,她迅速记录在手中表格上对应的栏目中。我不解:“大米的种类这么多,良莠不齐、价格高低悬殊,怎么算?”钟怡说,她每次采价都盯住一个常规品种—安徽新米,常规品种具有代表性,而且在摊位上很少“缺席”,对比性强,“如果这次记的是安徽米,下次又记东北米,再下次又问泰国香米,这样价格岂不是上蹿下跳,就不严谨了。”
调查员问价极为细致,单是牛羊肉专营摊位,她就问了七八个品种:牛腱、牛腩、夹心牛肉、牛腿肉、牛霖、羊腿肉、羊肋排;在每次价格调查必到的五丰上食品牌直销店,要问纯精肉、肘子、大排、方肉、夹心肉等多个品种;而在蛋类摊位,也要问上五个品种:洋鸡蛋、草鸡蛋、皮蛋、熟咸蛋、鸭蛋。
钟怡告诉我,全国CPI价格调查的品种目录是由国家统计局定的,但因为南北方的生活习惯和地域特产不同,不同城市还有细微区别,“比如北方地区习惯在家包饺子,饺子皮的价格就必须重点调查”,而在上海,也有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种—膳博士肉品专卖的黑毛猪,每次采价,她都要专门到这个摊位问问黑毛猪纯精肉的价格。
场景三:国家统计局内,电脑正在汇总处理各地的物价数据。
2011年2月8日上午,在国家统计局办公楼8层一间十来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各省份上报的近800兆物价数据在一台计算机上解压、汇总,通过特定程序,初步形成了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统计人员对这个数据要进行交叉审核。
在这几分钟的计算机处理过程背后,是国家统计局垂直管理的调查队系统3000名价格采集员诸如前文提及的杨红和钟怡,在全国550多个县市近5万个调查点,对262个基本分类、600种商品和服务项目规格采价的繁复工作。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曾表示,当前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统计,要尽可能消除中国统计的“神秘感”,不断提高中国统计透明度。2010年底,国家统计局通过官方网站发文向公众详解了CPI的调查生成过程。文章指出,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12万户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抽样调查资料统一确定,CPI调查共分八大类(食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交通通讯、医疗保健个人用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烟酒及用品)262个基本分类,具体代表规格品由各地确定后报国家统计局审定。比如粮食制品,国家统一确定基本分类,各地抽选地方特色粮食制品,北京选择的是馒头、火烧和大饼等规格品,贵阳选择的是米粉、卷粉和宽粉等规格品。文章还说,从2010年年初开始,国家统计局为全国50个城市的调查员配备了CPI手持数据采集器,调查员只要将现场采集到的价格信息输入其中,就能立即传送到国家统计局。这套系统还具有调查员定时定位、数据修改痕迹记忆等诸多功能。
在国家统计局汇总生成CPI数据的电脑上,能看见来自各省份基层采价点的全部数据。例如,北京市报上的,既有北京市的CPI数据以及CPI八个大类指数,也有全部基层采价点的数据。国家统计局就是通过这些基层数据汇总出全国CPI,而不是仅仅对各省份已经汇总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国家层面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