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月27日奥斯威辛集中营被苏联红军解放,每年这一天,波兰都要隆重举行纪念活动。2005年11月1日联合国大会更将其定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奥斯威辛的纬度大致相当于我国黑龙江省北部,纪念活动经常是在漫天飞舞的大雪中举行,一片白茫茫。然而,60年前奥斯威辛的雪却是黑色的,黑得像煤炭。
奥斯威辛的黑雪
1944年7月的一天早上,随军采访的苏联《真理报》记者波列伏依突然接到一位红军军官急电:“真理报记者波列伏依中校收。欲知地狱详情,速来奥斯威辛,并通知克鲁申斯基。”克鲁申斯基是《共青团真理报》记者,当时正在随军采访。得到消息后,两位记者立即冒着风雪前往奥斯威辛。关于希特勒集中营虽然早就有不少骇人听闻的传言,但它的真实情况人们仍然知之极少,因为被抓进去的人没有能活着出来的,也就没有人证。他们两人成为有幸最先采访那个“死亡集中营”的记者,波列伏依写了《地狱之行》和《比尔基纳乌的黑雪》两篇报道,第一次向世人揭开了这个人间地狱的面纱。
飞机着陆以后,两位苏联记者踏着开始解冻的积雪向集中营走去,首先看到的便是大门上的大幅标语:“劳动创造自由。”波列伏依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口号写在这种地方,真是无耻之极。”走进大门,有约200名幸存者涌出来迎接他们,都穿着同样的帆布上衣,条纹裤子,戴着同样的小帽,穿着布面木底鞋,身上发出一股石碳酸气味和长年不洗衣服的臭味。“个个骨瘦如柴,面色苍白,还泛着一层绿色。”——那大概就是中国描写饥民的“面带菜色”。
波列伏依认识的那位军官正受命管理集中营,派了一个被关押在那里两年的囚犯给他们做向导。那人名叫安托宁,是捷克共产党员,会说一点俄语。安托宁带领他们看了约有中等飞机库大小的头发仓库,要杀害多少人才能积攒起那么多头发来?真不敢想象,而已经被运走当作工业原料的,更不知有多少!看了堆积如山的鞋库,其中还有婴儿穿的软底鞋。想到纳粹恶魔竟然连这么幼小的生命也不放过,真不知人间是否还有言辞能够形容他们心肠之狠毒。记者还看到几名原来是珠宝商的囚犯正在清点金银珠宝,除戒指、耳环等首饰以及各种金银币外,还有大量黄金、白金制成的假牙和齿桥,那是把尸体送进焚尸炉前从受害者嘴里拔下来的。当然,记者看到的只是纳粹掠夺金银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早已被运走了。安托宁还带领两位记者看了一片废墟,那是原来实验大楼所在地,匪徒们撤退前炸毁了,显然是想隐瞒这个他们最怕被人发觉的秘密。有“死亡天使”之称的门格勒(1911-1979)等纳粹医生,就在这座大楼里用活人做医学试验。走进那座大楼的囚犯没有一个活着出来的——试验一结束,他们就被送进焚尸炉。
那天晚上安托宁建议他们“利用一下”原来集中营司令官霍斯(1900-1947)的住宅,但两位苏联记者觉得“绝对不能在这有三百万人命血债的刽子手的住宅过夜”,于是住在了附近一个铁路职员家里。
奥斯威辛的“升级”——比克瑙
在那个铁路职员家里喝茶时,两位苏联记者才知道奥斯威辛还不是纳粹兽行之最,地球上还有比它更可怕的地方,那就是被称为“奥斯威辛二号集中营”的比克瑙。那个铁路职员告诉他们,奥斯威辛是“集中营本部”,属于苦役营,囚犯们只要还能干活,就不致被杀害;比克瑙却是一个专门为杀人并消灭尸体而建的“灭绝营”,建有四个设计成“淋浴室”样子的毒气室,使用由杀虫剂“改进”而成的氰化物毒气,死亡之轮可以说是以全速运转。战后受审时,霍斯说,采用毒气室的办法杀人效率很高,困难在于处理尸体。挖坑掩埋工作量太大,占地也太多,焚化成为唯一的选择。尽管在比克瑙建了四座大型焚尸炉,但仍经常因为死尸太多,“消化”不了,不得不扔进几个大水泥池里浇上汽油露天焚烧,每次可以焚烧两三百具。
囚犯起初都用卡车运来,由于运输量太大,后来修建了铁路专线,终点站就在比克瑙。囚犯们到达后即被分成三组,第一组是被认为已经派不上用场的人,纳粹会彬彬有礼地对他们说,艰苦的旅程结束了,所有旅客都必须在这里清理个人卫生,洗个澡,对携带的物品进行消毒,然后换乘列车去各自的工作地点。他们被带到挂有“男浴池”和“妇女儿童浴池”的房间,交出携带的物品进行消毒,然后每人脱光衣服,领到一个小牌和一小块肥皂,走进打扫得十分干净的大浴室。但是,当大门关上以后,淋浴头喷出的却不是水而是毒气。10到15分钟以后,高高兴兴自己走进去的一个个活人就变成一具具只能由别人抬出来的死尸,装上货车,运往焚尸炉。如果他们的亡灵能在以后某年1月27日这一天随着漫天飞舞的大雪重返这里参加纪念活动,才能知道自己受难的地方像什么样子。
第二组是身体比较强壮的人,他们被送往各个苦役营,做各种危险和有害健康的工作。当他们生病或者体弱不能再干活的时候,也就被送到灭绝营来。第三组大多是双胞胎,也有一些侏儒,他们被送到门格勒等纳粹医生手里,成为医学试验的牺牲品,最后的归宿仍然是焚尸炉。
第二天,两个苏联记者请那位铁路职员带他们去看比克瑙。撤退前党卫军已经把车站、“澡堂”和铁路炸毁,火化场房顶也已经被掀掉,但焚尸炉依旧站立在那里。通过敞开的炉门,可以看到没有烧尽的残骨,掏出来的骨灰颜色有点发蓝,很干燥,踩下去发出轻微的响声,听了让人觉得像是死者在呻吟。那位铁路职员的太太问两个苏联记者:“你们在飞机上是否注意过这里的雪是什么颜色的?这里的雪是黑色的,黑得像无烟煤。”那时已经是冰雪开始消融的季节,波列伏依这才注意到,新雪消融以后,极目望去,直到天边,陈雪都是黑色的,而且乌油油,摸一下,手上立即沾满污垢。这些污垢都是没有燃烧完全的骨灰微粒,它们先是形成黑烟升上天空,然后就随着落雪降回地面。那位铁路职员的太太告诉他们,这种带有骨灰烟炱的、难闻的、更让人心理难以承受的空气,附近居民已经呼吸了五年,“我现在虽然看着你们,但仍然不敢相信,莫非这一切真的都一去不复返了吗?”
奥斯威辛的雪是怎么变黑的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伊始便大规模歧视和迫害犹太人,大量犹太人(其中许多是着名科学家)被驱逐出境。到1938年,德国犹太人已经有约三分之二被迫出走(见戴问天:《格廷根大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内有关于希特勒上台后大量驱逐犹太人、其中许多是着名科学家的介绍)。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纳粹开始寻求最终解决犹太人问题的办法,提出了两个建立专门“保留地”的“领土解决方案”。第一个方案建议把保留地建在波兰东南部,第二个方案则建议把保留地建在当时还是法国殖民地的马达加斯加——印度洋西部、远离非洲大陆的一个岛屿——可以更有效地隔离犹太人。不过两个方案后来都被否决了,前者被否定是因为1940年纳粹已经在计划进攻苏联,那样一来波兰东南部就不再位于“第三帝国”边缘而在它的中心;后一个方案被否定是因为纳粹虽经狂轰滥炸仍未能让英国降服,而从地中海前往马达加斯加必须经过苏伊士运河,那条运河仍然控制在英国人手里。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同时希特勒发出了消灭犹太人的号召。7月2日纳粹安全局首脑莱因哈德·海德里希(1904-1942)命令处死在苏联政府机构任职的所有犹太人,但执行过程中这个命令却被大大“发展”了:先是枪杀抓捕到的所有成年犹太男子,不管他们是否在政府任职,接着更扩大到把抓获的犹太妇女和儿童也全部杀死。8 月1日希姆莱(1900-1945)命令党卫军在白俄罗斯南部到乌克兰西北部的平斯克沼泽“枪杀能找到的所有犹太男子,犹太女子则驱赶到沼泽里去”。但是,负责执行的党卫军官员反映:“把妇女儿童驱赶到沼泽里去,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为沼泽不够深,不足以把她们淹死。”于是对犹太妇女和儿童也改用枪杀的办法。
为了完成枪杀犹太人的任务,党卫队专门成立了四个行刑队,每队由约1000名成员组成。他们先强迫被抓获的犹太人挖一个群葬坑,然后就在坑边将他们集体枪杀。不过也留下少数犹太人,让他们做党卫队自己不愿意做的掩埋尸体的工作。仅在1941年9月29、30日两天,纳粹在基辅郊外一个溪谷里就用这种办法杀害了33000名犹太人。由于杀人任务过于繁重,四个行刑队常常忙不过来,不得不出动德军其他部队和警察协助。据估计在苏联境内执行过这种任务的德军总数达到3万人,由此不难看出杀人行动的规模有多大。1941-42年冬天,行动曾一度中断,原因是天寒地冻,无法挖坑。但当春天来临的时候,大规模枪杀就又开始了。
与此同时,大规模消灭犹太人的行动也扩展到纳粹德国占领的波兰和南斯拉夫。根据有关方面向希特勒提交的报告,从1941年夏到1942年夏的大约一年时间里,在苏联、波兰和南斯拉夫就消灭了100多万犹太人。——这在当时是作为他们的一项“战功”炫耀的。
1942年1月20日,海德里希在柏林召集党卫队高级军官开会,会议通知上附有纳粹二号人物戈林(1893-1946)给海德里希的指示:讨论在整个欧洲范围内“最终解决”犹太人问题的办法。会后纳粹大大加快了消灭犹太人的进程。出于大规模杀人的需要,早在1941年9月到12月,纳粹就开始试验不同类型毒气的杀人效果。那年9月,纳粹在奥斯威辛对600名苏联战俘用剧毒氰化物气体做了试验,效果不错,为此专门建立了三个毒气杀人中心,即位于波兰东南部,离卢布林不远的贝乌泽茨(60万人被杀害)和索比波尔(20万人被害),还有位于华沙东北的特雷布林卡(被害者估计有75-95万)。当然,杀人最多的还是奥斯威辛。这里的受难者究竟有多少已经无法准确知晓,被送去服苦役和用作医学试验的人还留下了记录,到达后立即被送进毒气室的人则没有留下任何档案。不同研究者估计的数字在150万到400万之间。战后霍斯在波兰受审,被指控杀害了350万人,但他辩解说:“不,我只杀了250万人,其余的人是死于饥饿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