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头,海子可以从南走到北,又从白走到黑一在他自杀前的流浪岁月中,可以身上没有一分钱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一据说他走进昌平的一家饭馆,开门见山说自己没钱,但可以给老板背诗,换顿饭吃。老板说诗他听不懂,但他可以管诗人吃饭,大家的眼中只有海子,可有谁注意到他旅途中的路人,冬天里的柴火,四季中的粮食?
是他们,不懂诗却懂得尊敬诗的人们,给了他所需的养分、绽放的信心,才让诗人成为诗人。
想起来,并非那么遥远的事。当年明报馆在湾仔谢菲道,我去面试,完了之后,有人说:“你去看看查先生”
那真是最奇怪的办公室。简陋到极点,门虚掩着,一盏孤灯。一位中年男子伏案疾书,闻声抬起头来,与我寒暄几句。
少年的我根本不愿走近,随即下了楼,心里想着:做老板要如此刻苦,真划不来。
其实他那时才40岁左右,可是不知怎的,他已略显老态。
成功当然有所得,可是付出的代价只有当事人才最明白,创业所费时间、心血,不足为外人道。
读者最开心,所费无几,捧住《射雕英雄传》读了又读,每次都兴奋得搔头拍腿,说:“都会背了,不知为何激动,没有这几套书,不知如何是好。”
后来他的办公室装修得美轮美奂,书房也非常宽敞,可是我总是记得那一盏孤灯。
葡萄牙里斯本的Bertrand书店,诞生于1732年,是欧洲最古老的书店。你现在去看,橱窗的海报上这样写道:我们目睹了一场地震,一场内战,9位国王–其中一位被刺杀,16位国家总统,48位总理,3代共和国的诞生与交替,6次政变,两次世界大战,柏林墙的倒塌,欧洲的统一,欧元的启用……噢,别忘了,我们还卖书!
我爷爷听戏的茶馆,没了。我爸爸扛过钢轨的工厂,倒了。我上小学时买汽水的杂货铺,关了。大学夜夜谈文喝酒的小店,拆了。我热爱的书店,有倒掉的、搬走的、变味的。这不是怀旧,我并没说逝去的就是美好的,但总该有一些空间,或者说经历和情感的物质载体,是祖孙辈能够分享的。
这,关乎传承。
贾平凹受邀到四川二郎镇采风,早晨在镇子里溜达,遇到一位老者,于是交谈起来。老者说他有两个儿子,都在酒厂工作,还有一个女儿在北京,他在北京住了一个月刚回来。贾平凹说,北京多好啊,怎么不在北京多住些日子。老者说:“北京好是好,就是太偏远了。”
贾平凹把这句话郑重地记下来。
一天晚上,皇宫里正举行一场盛宴,一个男人闯了进来,跪倒在王子面前,所有的客人都看着他。他们看见他的一只眼睛没了,空洞里正淌着血。王子询问道:“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
这个男人回答道:“噢,王子,我是一个职业惯偷。今晚没有月亮,我去抢劫钱币兑换店。我从窗户爬进房间,却误入了织布店。黑暗中,我撞在了织布机上,我的眼睛被剜去了。现在,哦,王子,我请求审判织工。”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