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读者》 » 正文

父亲的大学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作者:米立
来源:《亲爱的,我一直都在》

  从懂事起,父亲和我说话就不多。父亲是一个孤儿,五岁丧母,九岁丧父,十来岁他就开始独居。那个时候,村里和他一般大的小孩都在念书,父亲每天跟着他们去上学,一直跟到教室门口,就止步了。父亲知道,教室与他无缘,贫困使他过早地属于另一个世界。

  许多年后,当我成为村子里第一个大学生的时候,父亲彻夜难眠。那天夜里,他拿着我的录取通知书,在昏暗的煤油灯光下,近一下远一下,翻来覆去地仔细看,我知道他是在掩饰内心的狂喜。过了很久,父亲才把通知书还给我,低声说:“收好,不要弄丢了。”

  第二天,父亲特地到镇上请来放映队来村里放电影,庆祝我考上大学。然后,他又买了鞭炮香蜡,领着我去村头山冈上坟。在每一个坟前,父亲都严肃地跪下去,然后喃喃自语地说上几句话,看上去很滑稽。不但如此,他还逼我跟着跪下,说我能考上大学是受祖先的保佑。

  要开学了,父亲送我到县城坐长途汽车。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他穿着一件很大的褂子和一条打褶的粗布裤子,下面露出两条黑黑的腿杆子。我上了车,还没有开,父亲就一直站在窗外看着我。遇到走动的人拦住视线,他就不时调整位置,以确保时刻都能看得到我。长途汽车站里面烟尘漫天,稀稀拉拉的人东一堆西一堆,父亲站在那儿孤零零的。

  车子发动的时候,父亲赶紧走到车窗前,把手扶在玻璃上对我说:“出门在外,自己照顾自己,我们是农民,不要跟人攀比。”这时候,我破天荒地看见父亲红了眼眶,原来父亲也会流泪。当时我正值青春,不愿意跟父亲有过多的感情交流,因此感到很尴尬。我赶紧把头别过去,不去看父亲。

  在武汉念大学那四年,每逢寒假,同学们就开始为火车票发愁。每当那时,车站总会有服务到学校,校园的露天广场上就设有车票代售点。我和同乡纷纷结了伴,在寒冷的夜里排着长龙,等待一张回家的车票。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排队买票,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父亲的身影。可是我又那么不情愿承认,我着急想回家,就是因为想念父亲了。

  坐完火车,我还要坐汽车,灰头土脸到达我们的小县城后,再换一辆三轮车颠个三十里山路,才到镇上,就能看见蹲在路边抽烟的父亲了。那些年,父亲一直在同一个位置等着我。每次车还没停稳,就看见父亲蹲在冷清的街灯下,见有车来,他立刻站起身,哈着气、拢着双手、探着一颗满是白发的脑袋,用目光一个个过滤从三轮车上跳下来的人。在父亲的身后,放着他那辆除了铃不响哪儿都响的自行车。终于发现我之后,父亲就开始笑。他非常瘦,一笑,满脸的皱纹更加突出。每一次我都问他,到了多久?他也总是说,自己也是刚刚到。说的次数多了,我也就宁愿相信了。

  我和父亲摸着黑,沉默不语走大概半个小时,就来到沙河边。冬日里水很浅,船根本靠不了岸,我和父亲就脱得只剩下裤衩,下到刺骨的河水里往前走一段,这才得以上船。站到船上,一阵河风吹来,两条湿腿就像挨着千刀万剐一般。有一回站在船上的我一边哆嗦一边想:来的时候,父亲也是这样扛着自行车过来的。这样一想,眼泪就涌了出来。幸好当时天很黑,父亲和船家都没有发现。那个时候,我宁可对外人说掏心话,也不情愿对父亲表达感情。弃船上岸,两人继续在田野里穿行,夜风中可以闻到草香,我和父亲仍然一路沉默。越接近村庄,狗吠声就越清晰,辛苦了一路,这才总算到家了。

  往后的很多年里,父亲把他的孩子们一个个送往远方,又一个个像这样接回家来。然而到最后,孩子们还是一个个从他身边离开,去了真正的远方。我的五个弟弟妹妹中,有四个上了大学。也就是说,包括我在内,父亲手里一共出了五个大学生。父亲曾对母亲说,每次家里出一个大学生,他就会想起那些他从教室门口折转田间的时刻,想起他一趟趟跟着伙伴们去学校,又一趟趟返回家的时刻。

  母亲说得对,我们上的大学,其实是父亲的大学。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他舍得给你一切,连同他的梦想,那么至少他是信任你的。如果他能一路陪伴你到达他梦想的那个地方,而自己只是躲在光环后面默默地注视你,那么,他是异常爱你的。他知道你身上流着他的血,你的快乐幸福就是他的一切。我们是不是应该还这样厚重的一份爱,给那个一直深爱我们的父亲?

所属《读者》期:《读者》2012年第06期

更多《读者》精品电子版文章请点击:https://www.zaixianyuedu.cn/duzhe/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所属《读者》风格:《读者》2012年第06期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