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读者》 » 正文

我是哪里人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作者:一杰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2012年第5期

  与陌生人初次交谈时,谈论天气绝对不是一个可行的办法,绕来绕去总是打太极,至多只能作为填补冷场的话题,而谈论“你是哪里人”,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然而,当我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却遇到了问题。

  对方:“你是哪里人啊?”

  我:“我是山西的。”

  对方:“哦,老家太原的啊?”

  我:“不是,老家是辽宁的。家乡是山西。”

  对方:“哦,对,东北人,我想起来了,看你简历上写你是吉林人啊?”

  我:“那是因为我籍贯是吉林的,所以简历只好那样填了。”

  对方:“你生长在山西吧?那就是喜欢吃面的山西人啦!能习惯南方的饮食吗?”

  我:“我妈是四川人,所以我也算半个南方人,所以还习惯南方的饮食。”

  对方:“还真是复杂啊!”

  我:“嗯,如果按照户口来算,那我现在是广东人了。”

  ……

  关于“你是哪里人”的话题还没有展开,一阵为了精确入题的铺垫已经帮两个人消磨掉几分钟时间了。不断调整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是我过于严谨了,死抠字眼。其实如果还想继续上溯的话,我的爷爷出生在另一个省份,不过那就扯远了,超过三代直系血亲的范围,就先忽略不计了。

  实际情况并不像听起来那样复杂。就是一个祖辈在吉林的辽宁人与一个四川人为了繁衍出聪明的后代,不远千里在山西会合,生下了一个优质的“杂合体”。但“杂合体”没有那么听话,并没有乖乖地待在自己的家乡,而是大举南下跑到了广东。但我在回答“你是哪里人”这个问题时的一番“中国地图神游”,几乎把对方都搅糊涂了。于是,我赶紧打住对“我是哪里人”的探讨,转向“你是哪里人”,将同样的问题抛给对方。对方的回答通常都很简单,是哪里人,就是祖祖辈辈生活在那里的。

  接下来便是两人关于“哪里人”这个话题进行深入的交谈了。如果你恰巧与对方来自同一个地方,那亲切感自然会油然而生;如果你了解对方的那个地方,你便可以就你的所知谈论一番,迅速拉近两人的距离;如果你彻底与对方那个地方毫无瓜葛,那便是迅速创造了一个可以谈论很长时间的话题,让对方兴高采烈地对你进行一番地理知识、旅游景点和民俗风情的普及。

  这时,我便发现,刚刚我所进行的大半个中国的“神游”还是有好处的: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群中,一个经历浅薄的小年轻至少可以与五个省的人套近乎拉关系了,我与陌生人交流的话题略微扩大了一点。不过,对于我这种想冒充吉、辽、川、晋、粤五省人士的捷径来说,遇到的另一大难题是必要的知识储备。

  记得小学时,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我的家乡》,我不知是想讨好老师还是怎样,竟然把我的籍贯所在地作为了描写对象。要知道,我对于我的籍贯是一无所知的,只知道爷爷在那里长大,然后便离开了,父亲也没有去过那里,我更是除了有血脉相承上的理论关联,其实对那座城市没有任何概念。于是,我只能凭借着从大百科全书上找来的关于那座城市的介绍,东拼西凑出一篇没有任何感情的作文。自然,作文向来被当做范文在班级朗读的我,得到了一个自己写作课的最低分。

  因而,从那往后,我深刻吸取教训,如果对方与吉林没有特别密切的关系,我还是轻易不在我的籍贯上与对方套近乎拉关系了,免得让对方刚刚燃起找到老乡的热情,又被我泼一头冷水:“其实我也从没有去过那里。”当然,即使没去过也没关系,如果对家族历史很熟悉的话也可以拿来讲一讲。

  因此,对于和陌生人的初次交谈我越来越胸有成竹了,可是与此同时,我越来越糊涂了。我究竟算哪里人呢?该怎样精准地描述“我是哪里人”呢?尤其是当我面对人生每一步重大变化之时都要填写的表格,对于表格中的一个“籍贯某某地”便可以化为“某人,某某地人”的表达,我总是要反应很长时间:哦,我是吉林人。

  我是一个听起来离我很远的地方的人,又或者,我是祖国的任意一个角落的人。简称:我是中国人。不过显而易见,这样的回答似乎只适用于与外国友人的初次交谈之时,不大适合我们这种重视乡土之情的中国人的寒暄。

所属《读者》期:《读者》2012年第08期

更多《读者》精品电子版文章请点击:https://www.zaixianyuedu.cn/duzhe/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所属《读者》风格:《读者》2012年第08期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