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茶paris:《读者》2012年第18期有篇文章叫《让他安静地离开》,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看完之后我和文章里的儿子一起哭了。文章讲的是一位身患癌症晚期的父亲和他的儿子之间的故事。父亲考虑到接受治疗的癌症病人所要忍受的痛苦以及给家人带来的困扰,放弃了医院的治疗,选择回到乡下老家享受生命中最后的恬淡时光。吃着粗茶淡饭,呼吸着乡下清新的空气,坐在门口晒着太阳眺望对面的远山,时不时碰到儿时的玩伴或者给远方的老朋友打打电话……而儿子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理智的他只能同意父亲的决定。在父亲病危时,他替父亲做出决定——放弃让病人饱受痛苦的抢救,让他安静地离开。钦佩父亲超脱潇洒的人生态度和儿子理智的选择。
A—N—Son:每当看到《读者》里面关于家乡的文章,总能勾起我对家乡的思念。那是一段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却无比幸福快乐的日子。那样的快乐,是如今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平时我把这些回忆都隐藏在内心深处,而这一刻,我在仔细地品味着家乡的满天繁星、故事、笑声、游戏、伙伴……
Baby柴小火:高中时代《读者》是必读刊物,好似文火慢煮的八宝粥,营养均衡,入胃很是受用。后来网络普及,上网取代了阅读。今天一时兴起,又买了本《读者》,老习惯没变,先看“幽默”再读“言论”,似曾相识的感觉瞬间回来……
木子禹落:很久没有看《读者》了,记得高中的时候每期必买,里面的小故事总是带给我很多感动。生活中多一分感动就会多一分感恩!时隔多年,又买了一本翻看,发现4年后的我,再看这些小故事依然是内心波澜起伏,收获很多感动。岁月变迁,总觉得自己变了很多,但在偶然间发现其实本心未变!
寥若晨星_lyg:我高一的班主任在课堂上给我们朗读《读者》上的文章时说:“人生在世不会一帆风顺,这样那样的波折可能会遇到很多,但坚信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十年过去了,言犹在耳。感谢所有培养过我、让我受益终生的老师!
蒙奇_D_晖哥:越来越喜欢《读者》,以前太年轻,看不到深度,现在年岁渐长,更能在读的时候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真情的美好、自然的美好。不知道经历世事沧桑之后,再读又会是怎样的感觉?
Wa_Lee:在《读者》上看到了申音的一篇文章《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中国互联网》,非常赞同这句话:“在中国,做精英的生意只能赚吆喝,做草根生意才能赚着钱。”在社会结构像图钉的中国,大家都争着满足钉子尖上少数精英的需求,却忽略了钉子帽上多数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