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在中国职场,近60%的人每隔一天就开一次会,14%的人每天都开会,而5%的人每天甚至要经历2~3次会议,但是其中却有86%的人觉得有些会议根本没必要开。无论你是与会者,还是会议组织者,相信那些冗长却毫无成效的会议一定已经让你深恶痛绝,学会开会,迫在眉睫!
会议室的众生相
开会的人们有的忙着发短信、查邮件,有的干脆刷微博、玩游戏,还有人忙着闲聊,甚至有人打起了瞌睡。剩下的人虽然在忙着开会,却没有成果。比如A刚提出了他的想法,B就立马站出来说:“No,这个方案有问题。”这种唱反调者非常普遍,他们自己从不贡献主意,却热衷于扼杀别人的创意。积极参与讨论的人也不少,但是有些人的思想却往往如同脱缰的野马,一不小心就跑题了。一分钟前还在说给客户的方案呢,转眼他就能将话题引到客户女儿老师开的跑车使用的轮胎上。还有一种类型的与会者坚信沉默是金。他们认真参与,却从不发言,一旦中场休息,立马跟人耳语:“他们疯了吧,要做这么不靠谱的项目。”
除了参加会议的人容易拖后腿,某些会议的组织者也会变成无聊会议的催化剂。有些老板会把会场变成自己的独家讲堂,滔滔不绝却言之无物,不知不觉就把下属送到了周公处。
要开会,先给个理由
“觉得孤单?厌倦沉默?讨厌做决定?开会吧!它能让你对着投影屏指点江山,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你能感觉到自己是多么的重要。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全都在上班时间哦!”在“被开会”的日子里,我们总喜欢“吐槽”热爱开会的领导们。不过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开会呢?
其实大部分会议的本质就如同刚出道的明星——动机单纯,且怀揣着美好愿望。开会无非就是两种目的,一种是为了信息传达和分享,另一种则是为了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精神,我们称之为讨论会。其实每个领导心里都有一把小算盘,算着开个会需要消耗多大的人力资源成本。如果纯粹是为了走走形式,估计你还没被无聊致死,老板们心里就已经在滴血了吧。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开一个高效且不让人觉得无聊的会议呢?
For组会者:扭转乾坤有高招
如果你已经是一位管理者,或者致力于成为出色的会议组织人,那么下面这些例子或许能帮到你。美国一家公司的老板为对付拖拉的会议出了个奇招:他将会议桌放在空调出风口下方,在开会前一小时,将会议室的温度调到10℃左右。开会前,所有员工必须将外套放在外面。于是,大家在这个“冷冻库”里战栗着开了史上最高效率、最有成果的会议。因为每个人都专注于讨论问题的核心,想以最快的方式结束寒冷。
Google的创始人拉里·佩奇最痛恨自己的员工被会议打断工作。自2011年担任CEO以来,他推出了会议新规:每场会议参加者不得超过10人;没有最终决断者参加的会议一律取消;无需发言的人员无需参加。一些内部会议上,他们还会在电脑上设置巨大的计时器,投影在墙上,给每一位与会者时间压力。此外,高管们会经常开微型会议和下属交流,在事务间隙,抽几分钟和下属进行高效短暂的沟通。大家都认识到,开门见山才是王道!
如果觉得还不够,我们还可以为你推荐一本书——《罗伯特议事规则》。这本厚达582页的书是由美国一位将军所着,专门教人怎样高效地开会,被无数政治家、公司高管奉为经典。据说熟读此书掌握精髓后,无论从政还是从商,必将成为开会界的高手。
For与会者:会议桌边有玄机
如果你一直处于被开会的状态,虽然目前还不能改变规则,但是有了我们支的招,相信开会也能成为你受老板赏识的好途径。
老板喜欢开会的一个原因是,会场是他观察员工的最佳阵地。那些开会时喜欢坐后排的员工,自然在老板心中被打上“不自信、无担当”的标签。偷偷玩手机的人则会被老板认为是“工作懒散,配合性差”。所以到了会议室你可以这么做:在同事们一番抢座后,淡定地在一个不是最靠近领导(那些通常是公司大红人的宝座)但也不是最后排的座位坐定。在老板发言时,身体前倾,目光坚定不移地朝着他,在他慷慨激昂时默默点头表示钦佩。
很多职场人抱怨会议室是溜须拍马者的表演舞台,他们在老板一番长篇大论后忙着赞叹其英明。其实我们不妨换一种心态,将开会当做了解老板意向和公司未来举措的好机会。虽然你可能因为参加会议而耽误了某份报表的完成,但是通过会议你会知道,原来老板更希望报表那样做而非这样。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而你在会上的表现则是你沟通能力的最佳体现,至少是和你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