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liny:看《读者》,略有所思。有些家长以为子女是自己的附属品,一切得听从自己的安排,只会以他们所谓的经验、人生阅历牵着子女走。美国有些家长,他们给子女自由,让他们自己走,错了在旁边安慰,对了一起分享。不强加自己的思想,每个人都是独立。
超妈的小屋:在看《读者》里一篇介绍美国探索频道记者的文章,他在结婚10周年纪念日时,为妻子筹备了一个摄影作品展。“岁月能把女人的青春带走,却带不走她在凡尘琐事里沉淀下的爱与美。这种爱与美不但能打动丈夫、孩子,也足以打动每一个人。”献给默默支持自己的妻子!
上官细凤:几年不看《读者》,再次翻开时忆起自己上高中时的往事。那时有个棱角毕露的小男孩,看不惯校领导的嘴脸,打了领导,打了老师。看不惯就打,险些被开除。一个人搬到教室角落去坐,最开心的事就是晚自习时看《读者》。慢慢知道内心的强大远胜于力拳……如今,小男孩过得很好,感谢《读者》。
云无心生:在论文审评的漫长等待中,看到《读者》中《妈,亲一下》这篇文章。“为人子,尽孝道。”平凡的一句话,淋漓尽致表达子女对父母感恩之心和人性的光芒。
长春龙磊:不曾想《读者》里一篇写巴金和冰心友情的文章,让我感动得流泪。两位老人,一位说:“你的友情倒是更好的药物。”另一位说:“你有着我的全部友情。”书信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得以沉淀、发酵、浓缩,最终凝结在字里行间,这是打电话、发短信、QQ、微信都无法比拟的,好怀念当年盼信的渴望和拆开它时那种喜悦的感觉。
吾慈春雨沙沙:《读者》上这段话让我的深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其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父母也就越成功。”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用到孩子学习英语方面,我想也是一样的。
译家明明:有段时间没看《读者》了,感觉似已和它告别。再次翻开时,却发现它仍然保守,貌似落伍,却仍然拥有对这个社会的巨大影响力,就像有人评价它时曾说:“它没有形容词,没有惊叹号,只有不动声色的力量。”也许是因为,人们什么都有,只缺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