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意林》《读者》全集网盘免费下载
请点击这里

分类:《读者》

人的一生就是“上山下山”

作者:葛优来源:读者杂志一直到十八九岁,我都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是什么样。我爸演戏的时候,我经常躲在一边看。那时,我觉得自己可能一辈子都是忠实观众吧。“文革”结束了,艺术院校招生,我好像忽然就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了。考艺术院校时,主考官让我演一个动作:从后面捂女孩的眼睛。我太紧张了,捂住她的眼睛,手就下不来了。那女孩只好把情人见面的戏变成了抓流...

枯中有万物

作者:陈丹燕来源:读者杂志精巧的古老禅寺,静谧的后院,依山建了一处枯山水。只几块大岩石错落地伏在一地起伏不定的白碎石里,好像不远处的江之岛,处在中午即将退潮的大海里。正午的寺院里悄无声息,只有一个中年女子面向枯山水,坐在大树下,无声地吃一盒便当,她身边铺着的素花手帕上放着一只青色薄瓷小酒碗。那是春末,正是...

了生死

作者:梁实秋来源:读者杂志信佛的人往往要出家。出家所为何来?据说是为了一大事因缘,那就是要“了生死”。在家修行,其终极目的也是要“了生死”。生死是一件事,有生即有死,有死方有生,“了”即是了断之意。生死流转,循环不已,是为轮回。人在轮回之中,纵不堕入恶趣,生、老、病、死这四苦煎熬亦无乐趣可言。所以信佛的人要“了生死”,超出轮回,证无生法忍。出家不过是一个手段,习静也不过是一...

老伴

作者:阮义忠来源:读者杂志头发愈来愈白之后,在台北坐地铁时,经常有人让座。第一次碰上,我还真是大吃一惊,那人看起来明明比我老呀!那天我才明白,许多上了年纪的人都以为自己还年轻,包括我在内。说到老,就不得不提我的老伴袁瑶瑶。40年前,我在服兵役时认识了她。当时我20岁,她16岁。后来我们结了婚,定居台北,我在杂志社担任摄影编辑,她在贸易...

不墨守

作者:蔡澜来源:读者杂志老师教学,活学活用,从来不叫我们墨守成规。比方说以前学校的先生叫我们写字一定要磨墨,老师却说:“尽管用墨汁好了。现代人生活那么忙,小楷还可以磨墨,写大字就太费功夫了。与其把时间花在磨墨上,不如多去练习其他碑帖。”看老师写个“羽”字,先写两个钩,再各上两点。“老师,写字不用按照笔画顺序吗?”我们问道。“一幅字的格局,就好像一张画一样。你们说是不是?”老师反问。我们...

涨工资与幸福感

作者:徐贲来源:读者杂志任何一个头脑清醒的人都知道,涨工资一般是发生在物价上涨之后的。如果涨工资增进幸福感,那么物价上涨就是破坏幸福感。网上有人写道:“昨天去西单地下广场的那个豆花庄吃小吃,以前10块钱一碗的凉面竟然涨到了13块钱一碗,鸭血粉丝汤也涨到了7块钱一碗,可是那量却一点也没多。我旁边一个满头华发的老太太端着一碗豆花喃喃自语,怎么什么都涨价啊,前儿吃还7块钱呢。”首先,谁涨了工资...

盲人不知灯熄

作者:蔡志忠来源:读者杂志一位盲人辞别朋友时,他的朋友给他一只灯笼。他对朋友说:“我不需要灯笼,无论明暗,对我都是一样的。”朋友答道:“这点我知道,但如果不带的话,别人也许会撞到你。”这位盲人听后便打着灯笼回去了。走着走着,突然有人撞倒了他,他生气地说:“难道你看不见这盏灯笼?”路人指着灯笼说:“老兄!你的灯笼...

一份迟到161年的更正声明

作者:冯紫来源:读者杂志2014年3月2日,第86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在美国洛杉矶杜比剧院举行,备受世人瞩目的最佳影片由史蒂夫·麦奎因执导的《为奴十二年》夺得。消息传出后,跟这部影片有关的人和事顿时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影片火了,人们关注的角度也多元化起来,有人甚至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这部影片所改编自的小说。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一名Twitter用户在搜寻《为奴十...

30年后成法海

作者:蒋勋来源:读者杂志为什么大家都那么喜欢《白蛇传》?当爱情发生的时候,连对方是不是人都不管了。如果一个生命从来没有经历过一场无怨无悔的爱情,应该是最大的遗憾,所以,文学和艺术解放了很多东西。我常跟朋友开玩笑说,初恋的时候,我们都是白蛇和许仙,可是等做了父母,就都变成了法海。经常有学生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告诉我,说她爸爸妈...

新词

作者:未知来源:读者杂志中国大众脸某热门节目邀请国内著名调查公司对各地公众进行调查,再请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运用模拟画像技术得出中国男女“大众脸”。男性为“国字脸”,额头方广,眉毛略翘,双眼皮,眼睛有神,鼻子较为高挺,嘴唇肥厚而窄,给人以非常谨慎的感觉。女性的和“瓜子脸”相似,前额宽广,细叶眉弯如月牙,单眼皮,丹凤眼,鼻子长而略钩,嘴巴长而窄,人中突出。拍照效应人们都习惯用相机记录时间...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