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意林》 » 正文

如何安全地做个皇太子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作者:未知

来源:《意林》

  他们的父亲是皇帝,但在帝制时代,他们几乎是境遇最危险的一类存在。从秦始皇的准太子扶苏开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事实上的皇太子,就以自杀身亡为这个高贵的身份定下了高危的基调。

  作为帝国的第二号人物,皇太子注定是一个尴尬的身份。第一,皇太子不是一个“铁饭碗”,地位的稳定与否依赖于“父皇”的认可与宠爱,一旦失宠,被废就是大概率事件。第二,皇帝与皇太子不仅是父子,更是君臣,皇太子及其身后的政治集团如果对皇帝构成了威胁,被清算就是迟早的事。第三,皇太子如被废,想做个富家翁的希望非常渺茫,好则流放圈禁,坏则一杯毒酒。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安全地做个皇太子?或者说,哪些因素会导致皇太子如此危险?

  首先,在政治上,皇太子必须紧跟父皇的执政风格及大政方针,不能过早暴露自己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如果皇帝执政走的是那种刚猛严苛的硬汉路线时,皇太子就得特别当心了。皇帝往往会像汉宣帝那样操心“乱我家者,太子也”,与宽仁的儿子反目。

  典型案例当数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朱元璋以喜用重典和屠戮功臣著称,太子朱标则深受儒家影响,政治上倾向宽仁。政治立场不同也罢了,关键是朱标很少掩饰与父亲的分歧,屡屡据理力争。在一次严重争执中,朱元璋盛怒下质问朱标:“孺子难道欲自己当皇帝,来教导我吗?”有史料认为,这次冲突导致了朱标的忧惧早逝。

  倒在这上面的太子为数众多。准太子扶苏因劝谏秦始皇焚书坑儒而被疏远至边关;汉武帝的太子刘据,虽死于巫蛊之乱,但若溯源还是因与父亲的政见不合;元世祖忽必烈的太子真金,反对父亲重税治国,以至父子失和,终与朱标一样忧惧身死。这甚至是一个普世现象,彼得大帝的皇太子阿列克谢,也是因反对父亲的激进改革而最终被拷打致死。

  其次,皇太子必须重视利益集团的威胁。道理很简单,皇帝本就是一个利益集团的代表,储君的上位意味着这个集团的消亡,因此此中必然充满各种针对储君的阴谋与暗算。

  唐玄宗时的太子李瑛面对的是武惠妃利益集团的暗算,武惠妃想让儿子李瑁(杨贵妃前夫)当皇帝,长期布局毁谤李瑛,最终成功构陷其谋反,令李瑛与两个兄弟一起被废为庶人并被赐死;唐中宗时的太子李重俊是韦后利益集团的眼中钉,韦后之女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最终李重俊在政变中兵败被杀;明神宗时的太子朱常洛还算幸运,尽管在著名的“梃击案”中被郑贵妃利益集团所暗算,但总算当了一个月的短命皇帝……

  最后,皇太子必须正确处理与兄弟的关系。皇太子是一份高度竞争性职业,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其他兄弟的恶性竞争;更大的隐忧在于,皇帝通常都会放任此种竞争,坐山观儿斗,很少显现出对皇太子的偏袒。

  一种可能性是,皇太子缺乏进取心和决断力,在正面交锋中直接被兄弟干掉。这里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在“玄武门之变”

  中被李世民击毙的太子李建成;还有表现过于低调淡定的隋文帝时的太子杨勇,以至被深文周纳的弟弟杨广换掉。还一种可能性则是皇太子护位的表现过于激烈,大肆结党,以至于让皇帝感到威胁,废掉太子,此种案例包括唐太宗时的太子李承乾、康熙时的太子胤礽。

  明眼人可以看出,皇储固然危险,身为“千古一帝”的皇储则是险中之险。秦始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元世祖、明太祖、清圣祖,这是一份多么豪华的杰出皇帝名单啊,他们的皇太子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被废或非正常死亡。还有之前没提到的武则天,她更是贡献了两个名额,李弘和李贤,都是亲儿子,但不是被废就是充满疑团地早死。当然,还有国外上榜者。俄国的第一位沙皇伊凡雷帝,据说用铁杖砸死了皇太子;最伟大的沙皇彼得大帝,也杀了皇太子。奥斯曼帝国更是夸张,“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制定了臭名昭著的“杀害兄弟法”,即位的苏丹可以合法杀死自己所有的兄弟。

  为什么名君与皇太子的关系如此恶劣?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所谓名君,大多牢牢将最高权力操控于手中,“唯以一人治天下”,对储君构成的潜在政治威胁高度敏感。第二,名君对继承人的期望值相对更高,既希望储君有能力将自己开创的盛世延续下去,又担心储君即位后另搞修正主义。悖论在于,往往缺乏主见的太子是没有能力的,因此皇帝只能通过徒劳无功地换人寻找安全感。

  “汝何故生于帝王家”,崇祯挥刀斩向长平公主的那声长叹,也是皇太子们一生荣耀与悲剧所在。

所属《意林》期:《意林》2015年第03期

更多《意林》精品电子版文章请点击:https://www.zaixianyuedu.cn/yilin/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