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15年春节,在奶奶家玩手机,突然知乎上有人邀请我回答问题——“在复旦大学读书是怎样一番体验?”
我打开电脑,伴着窗外的爆竹声,一气呵成写了在知乎的第一个答案。
我在结尾写——
这就是复旦吧。不是每个人都向同一个终点狂奔。跑的,跳的,溪边濯足的,叼牙签晒太阳的,五花八门,各得其乐。
没想到这个答案被广泛认同,点了几百赞。而后我在知乎写答案一发不可收,慢慢成了很多人眼中所谓的“知乎大V”。
|二|
进大学前我的女神是刘瑜,特别喜欢她那句话,大学的本质是要恢复人类的天真。进复旦之前,总是带着理想主义的,希望好奇心无限膨胀,带着饱满的求知欲去海纳百川。
我曾写过,“文人们在书中讲得不假,大学如人,是有自己独特气质的。来了复旦,就像赴一位旧友之约,盘腿入席,再无客套,直接把酒话桑麻”。
真的庆幸,还好我来的是复旦,还好在邓杰、李冉、郁隽还有好多老师的课堂上,我看到高贵的精神依然没有被物欲颠仆,依然闪着光。
|三|
三年来有太多回忆了。
近纲第一节课,老师说:“我代表全体复旦师生欢迎新生们的到来。”说完停顿三秒,问道:“我刚才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吗?”见无人应答,我举手打了个响指,坐在位子上质问他:“你凭什么代表我们?”他问我名字,我突然胆怯,不敢应。顿了顿,他说:“没错,我没有权利代表你们。第一课,我想让你们自己体会,所谓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到底该体现在何处。”
——后来,他问我们,想在近纲课上了解什么。于是大家叽叽喳喳,教室里各种酷炫的敏感词飞满天花板。至少那个学期,从鸦片战争到内战,他所告诉我们的,都是历史真相。
最后一节课,他开着大喇叭放罗大佑的《闪亮的日子》,站在讲台上一字一句地把博马舍的话送给我们——“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四|
我念的专业是旅游管理。
系里教会计的老师读的是哲学博士。第一节课跟我们分享了一个多小时他的进藏经历。
系里教经济法的老师是炒股专家,常跟我们交流行情。但偏偏还是个文艺青年,每晚睡前读小说散文,上次在微信上跟我聊沈从文。
系里教微观/宏观经济学的老师语气像个北京大妞。我猜她的兼职是段子手,每节课一定要以“我有一个朋友”开头讲个段子,通常我们不笑,她自己笑。
——我又不是在新东方上课,已经过了每节课必须听段子才能集中注意力的年纪。我举这些例子,想说的是,复旦让我看到了每个老师的多面性,他们出人意料的那种“偏偏”,正是有人格魅力的原因。
大一我在学生会和一家校内媒体做事。主持了几场学术部沙龙,把之前的学术风搞成了脱口秀既视感,似乎并没人阻拦我自由发挥。在校媒写人物稿,写来写去还是一股江湖散文味儿,依然毫不惭愧地出现在报纸上。大一下学期,索性江湖味儿到底,在学校最大的微信平台开专栏写小说,误打误撞签了出版公司。——这是复旦给我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