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纽约,我得了两种病:一种是心病,觉得什么都贵;另一种是身体上的不适,不知道是不是整天吃生冷的原因,肠胃里总有一股胀气的感觉,说白了,就是一天到晚都想释放气体。这种滋味,当然很不美妙,无论走在多么繁华的街道上,逛到多么令人惊叹的美术馆,我总要用眼睛搜寻洗手间的指示牌。
无奈之下,只好问朋友,美国有没有什么治肠胃胀气的药?朋友翻着白眼说,放完了就好了。过一会儿又说,要不你去买点无脂酸奶,益生菌可以治疗肠胃。我摇头,不行,我和奶制品本来就不太对付,搞不好雪上加霜。
朋友琢磨了一会儿说:不然你去有机超市,买一种叫kombacha的红茶菌饮料。末了她又建议,你啊,平常要多吃绿叶蔬菜,少吃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肉。
这个朋友是著名的有机农业专家,在他们那个领域,药,特别是抗生素,被视为洪水猛兽。
没几天,我又碰到一个朋友,她刚来没几天,就因为海鲜严重过敏长了一脸包。我问她,吃药了吗?看医生了吗?她摇头:皮肤的更换周期就是7天,忍过去就好了。
为什么不吃药呢?
在经历了一个抗生素泛滥的时代之后,似乎很多对生活还抱有希望的人,都开始了一种漫长的自我修复过程——生病不吃药,要靠身体自己击败病毒。用海明威的话说: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最强壮的地方。
朋友的意思是,如果不吃药就能康复,那肯定比吃药好得多;而人一旦走上吃药这条路,就一定是没完没了、不可救药。睡不好怎么能吃安眠药?这玩意儿一旦上瘾怎么办?你就该在每个夜晚考问灵魂,或者学习禅修、打坐、入定,平复心灵,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休息。
有个女朋友,痛经很严重。这其实只需要吃几颗止痛药就能解决,可她怎么都无法接受这样一个现实:难道我在更年期之前,都要靠吃药活着?
吃药的人生不健康,所以一定要找点别的办法。发现自己尿频,30多岁的男人在购物网站上买了几包中草药,心想这总比西药好吧?西药治的是病,而中药就是心灵安慰剂,吃好了是幸福,吃不好也没多大坏处。
这些因为吃西药导致的问题,是一道道难以跨越的心理门槛。因为相信“是药三分毒”,服药时整个人都带着深深的罪恶感。
在《吃的美德》一书里,作者对时下流行的有机农业相当不以为然。他不明白为什么有一大群人,正在热衷养殖不需要吃药的鸡鸭牛羊。我的确接触过一个有机养鸡场,场主回忆起创业初期,声音里带着一种痛不欲生:第一年,90%的鸡都死了。
《吃的美德》的作者和我一样,搞不懂一件事:既然人生病了应该吃点药,为什么动物生病了不能来点抗生素?
当不吃药、自我调养开始成为一种时尚,难免会觉得这群人有点走火入魔。明明是一颗药就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整个身体大动干戈?
后来,我还是坚定地走进药房,用一口糟糕的英语比画着说,我需要买点药,嗯,你知道,我老是想拉肚子和放屁。
在这种事情上,根本没什么好耽误人生的。如果失眠让人不快乐,吃一颗处方安眠药,拥有一个酣睡到天明的夜晚,难道不是最幸福的事?
(竹子摘自《博客天下》
2016年第10期 图/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