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诗、书、文章都好不说,最重要的是“识趣”,是旷达之人。出入儒释,而得禅风习习。
苏东坡死于公元1101年,死后怀念他的人固然多,但真正被奉为“偶像”,一举一动、一巾一服,都成为追逐模仿的焦点,恐是明万历中期(大约1600年)之后的事了。晚明文人爱风流,琴棋书画、喝茶说禅样样都能来一手的“苏长公”几经抬举,遂成为异代而兴的“文化品牌”了。
晚明文人的这一爱好,当时随着海上私人贸易,渡海到了日本。江户幕府时期,论中国文人排行榜,苏东坡若自居第二,怕无人敢占上座了。
偶然得见一图集和刊本《集古名公画式》,草坪山人辑,学画用的帖子,“画谱”一类,估计初刊当在幕府之时,今日所见多为明治、大正翻刻本。其中便有所谓“苏东坡赏心十六事”,这十六事分别为:一、午倦一方藤枕;二、抚琴听者知音;三、乞得名花盛开;四、晨兴半炷茗香;五、花坞樽前微笑;六、月下东邻吹箫;七、柳荫堤畔闲行;八、飞来佳禽自语;九、开瓮急逢陶谢;十、接客不着衣冠;十一、隔溪山寺闻钟;十二、客至汲泉烹茶;十三、暑至临流濯足;十四、清溪浅水行舟;十五、凉雨竹窗夜话;十六、雨后登楼看山。
——这大约也就是晚明文人风流所在了。
(洛 冰摘自《读书》2015年第2期,董克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