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意林》 » 正文

《意林》2017年第11期-唐玄宗的哥哥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作者:刘吉同 来源:《意林》

  说起唐玄宗,天下无人不知,但若说起他的大哥李宪,知道的人就没有几个了。其实,李宪很值得一说。

  李宪是唐睿宗李旦六个儿子中的长子,其他五子均为妃子和宫女所生,唯独李宪是肃明皇后生的,乃真真正正的“根正苗红”。710年,老爸在三子李隆基的拥立下,再次登上帝位。此时,立谁为太子,唐睿宗犯难了。立李隆基吧?李宪是嫡长子,且在6岁时就已被立为太子。立李宪吧?李隆基立下大功,这才有了自己的皇位。左右为难之际,长子说话了,他以“臣今敢以死请”的决心,“累日涕泣,言甚切至”,固请立李隆基为太子(《旧唐书·李宪传》)。712年,李隆基又从太子位上顺利登基。不久,权倾朝野的太平公主,感到此侄不是省油的灯,便以废庶立嫡之名,欲以李宪取而代之,此时李宪仍不为所动。

  那么,面对锦绣江山和九五之尊的无限诱惑,李宪何以能如此淡定?

  因为他知人知己。李隆基英明果断,是干大事的料。710年,他以楚王兼潞州別驾的地方官身份,联手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杀了祸国殃民的韦后和安乐公主,力挽狂澜拯救了李唐。712年,他又发动“先天政变”,诛杀了太平公主及其党羽,大唐迎来了中兴。相比之下,李宪就没有这般魄力和胆略了。这一点,他十分清楚,故才斩钉截铁地对老爸说:和平时期应先立嫡长,国难之时则归有功,“若失其宜,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常言道:知人难,知己更难,但李宪既知人又知己,故才有其理智、明智的让太子之举。

  又知祸知止。历史上因争夺太子或皇位而导致同室操戈的数不胜数,扶苏被逼自杀,卫太子全族遭屠,汉质帝8岁被毒死,杨勇被迫自尽……李宪受过正规的皇家学堂教育,不可能不知道这些血案。或许因历史久远印象不深,但以下几件他可是亲眼看到:堂兄李重福因争皇位失败而遭碎尸示众;堂兄李重茂做了几天傀儡皇帝后遭废黜,年仅二十岁便不明不白死在了贬地。至于祖爷爷血溅玄武门,虽未见,但同样会刻骨铭心。假如李宪与三弟争太子进而争皇位,以李隆基的胆识和爱权,十有八九又会酿成一场宫廷血战,不知多少人要人头落地。李宪深知这一点,故才毅然退出“竞争”。

  这些道理,少年时代就才气过人而又饱读诗书的李宪,不可能不懂。然而,懂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李宪的可贵就在于知行合一。由此让我想到了汉中张良庙里的一副对联:上联“掷秦一锥”,下联“辞汉万户”,横批“知止”。李宪之知正是这可贵的“知止”之知。《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可见“知止”是门大学问,只有大境界的人才能掌握它,而李宪恰恰“有太伯、叔齐之贤”。他那惊天一让,让出了海阔天空:于个人,生前死后备受殊荣,且惠及子孙;于国家,让出了千古称颂的“开元之治”;于百姓,总算过上了安稳日子。——可谓N赢。不过,古往今来,尤其是政治人物,“知止”者少,“知进”者众,那些可笑、可怜、可鄙、可恨的庸俗之徒和跳梁小丑太多了。从这一点讲,李宪是跨越时空的。

  (张朝元摘自《羊城晚报》

  2017年4月23日 图/熊LALA)

所属《意林》期:《意林》2017年第11期

更多《意林》精品电子版文章请点击:https://www.zaixianyuedu.cn/yilin/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