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成
来源: 《意林》杂志
我不知道,在现在的乡村里是不是还能看见乞丐,但在30多年前,那是有的。
乞丐个个破衣烂衫,拄着竹棍,拿着破碗,挨户乞讨。村里的儿童常跟在乞丐身后,又是奚落,又是叫骂,甚至用手去拽他们的衣襟,用土块去砸他们。我当时就想,一个人沦落到如此地步,真是够可怜的。
那天傍晚,我家门口就出现了这样一个乞丐。黧黑的面庞,散乱的头发,背着破布囊,腋下夹着竹棍和破碗。他的身后,也跟着一群乡村的孩童,但他不急不恼,而是温言相劝。孩子们看他这样,也就没有过激的行动了,只是远远地跟着看。
转到村头,天已经黑下来了。
他问我们这些孩子:“我知道村边上有一间空着的牛栏房,我是不是可以去那儿打发一夜?”他并且许诺,送给孩子们一人一件礼物。
他还有礼物送人?孩子们都不相信。但是,因为对他生起了一丝好奇,我们就跟着他,一起往破砖砌的牛栏走去。到了那儿,他把破布囊扔在草地上,转身从一个破衣兜掏出了半截蜡烛和一盒火柴。他在地面上找到了一块土砖,就把蜡烛放在上面,擦燃火柴点亮。破烂的牛房里,就升起了一片红红的光。
他坐下来,也招呼孩子们坐下。他还摸出了半截香烟,就着烛火点着,美美地吸了一口。然后,他对孩子们说:“你们快去拿一坨黏一点的泥来。”
好几个孩子去取泥,泥取来了,他放在手里捏着,一会儿,这坨泥巴就变得像块面团了。
他撕下一小块泥,放在掌心,双手相碰,手指不停地捏动,在我们还没有看真切时,一只公鸡就挺立在他的手掌上,那高高的鸡冠,那有着尖喙的鸡头,那翅膀与鸡爪,简直像真的。他把公鸡递给近旁的一个孩子,又伸手去取一块泥,三下两下,又是一只鹅出来了。接下去,是小猪、小猴、小狐狸,一个个都惟妙惟肖,生动极了。
我站在孩子们中间,也看着这个乞丐,见他盘腿坐在稻草上,有滋有味地捏着泥塑,不由惊呆了。我只觉得这个乞丐与别的乞丐太不一样了,他简直是个魔术师,用他灵巧的手指打开了百宝箱,一件件可爱的宝贝便如耍魔术一般被变了出来。
正在凝神观看的当儿,一只泥鸟递到我眼前,落到我手上。哦,多么漂亮的一只泥鸟,头微微上扬,尖尖的嘴儿微张,一双翅膀紧紧地收拢,纤细的腿脚,尖细的鸟爪,还有用细草棍刻画的眼睛,仿佛是在春天的树梢上飞来的一只黄鹂,用爪子紧扣着枝丫,正张嘴欢叫呢!
我手捧着这只泥鸟,心里倍感惊讶:刚才还是一小块黄泥,怎么转眼就变成了一只就要开口啼鸣的鸟呢?简直不可思议。
孩子们都得到了心爱的礼物,欢欢喜喜地离去。我最后看了一眼这个乞丐,见他正打开破布囊,收拾他的稻草床铺,只有烛光把他弯曲的背影,永远刻画在我的心上。
(独语摘自《羊城晚报》2011年4月26日图/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