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流沙
来源: 《意林》杂志
杭州一女孩,美丽、率性,家境富足,做了几年公司金领,赚下人生第一桶金后,辞职走人,离开杭州,云游天下。
这自然是精彩的人生,再无工作压力,再无烦扰。今日可在香港维多利亚看夜景,明日可到澳洲海边食牡蛎,后天可以直飞夏威夷泡温泉。
但不少人却在她的博客中留言,你每天游山玩水,钱终有用完的一天,当那一天降临,你将如何面对?她回答:就是因为你们担心这些,所以一年之中连进行一次五日游的时间也没有。
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份稳定的工作,积攒了半辈子而购置的不动产,眼前熟悉而不那么讨人厌的环境,都是我们云游天下的羁绊,我们宁可被约束着,也不愿抛弃这些,去享受生活的精彩。
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乔治•塞尔登写了一本童话《时代广场的蟋蟀》,这本书被誉为全球50本最佳童话书之一。
《时代广场的蟋蟀》讲述了一只名叫柴斯特的蟋蟀的故事。一直生活在乡下的柴斯特无意之中搭上一辆开往纽约的火车,来到了繁华如梦的时代广场,无处安家的柴斯特遇上了在地铁站里卖报的白利尼一家人,白利尼收留了它。
白利尼一家有一天突然发现这只蟋蟀与众不同,它可以演唱《重归苏莲托》、歌剧《阿依达》等高难度的乐曲,还能演奏莫扎特的小夜曲,每次演出,地铁站里经过的人都会为它驻足喝彩……一只乡下蟋蟀就这样一夜成名,成了时代广场最为著名的音乐家,它得到了许多城里人一辈子梦想得到的东西——荣誉、名气、金钱、尊重……
但是柴斯特在它的音乐事业到达巅峰之际,却作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决定——离开时代广场,回到康涅狄格州乡下。白利尼一家人极力劝阻它,但是这只蟋蟀的朋友——亨利猫说,柴斯特的一生都是属于自己的,它就应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成名没有让它感到快乐,那成名对它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最终这只蟋蟀还是回到了乡下,重归原先那种没有人懂得欣赏、与秋虫一起鸣唱的日子。
现在这个社会,物欲狂潮携带着我们一路狂奔,属于自己的快乐一点点地在消失,最终演化为追求名利的快乐,快乐的真正含义已经异化为一种“受约束的快乐”,但实际上,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快乐应该是一种自我选择,由心灵作出,也只有心灵才能体会。正因为我们无法企及,无法做到,所以我们为一只童话蟋蟀感动。
(黑马摘自《东方青年》2011年第8期图/张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