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发生在虚幻世界里的一场虚幻游戏。
一个未来大国的12个地区,每年都会有一个饥饿游戏的比赛,每个地区选出两名未成年的男童女童,到首都比赛。这不是一般的比赛,是相互厮杀,杀剩到最后的一位就是胜出的英雄。
24个孩子通过海选来到首都,电视直播盛大的开场仪式。
他们坐着马车入场,衣衫亮丽,精美,一个个犹如天神来到人间。一旦开口,羞涩和茫然便出卖了他们的年龄。
每个孩子背后都有辅导老师和团队领队,想尽方法包装训练他们,以求赢得更多的赞助,可以让他们多活上一时三刻。
比赛开始。瞬间,一半的孩子给杀了。
一对没有任何关系的孩子,在全国观众面前扮起情侣,甚至她知道她深爱的男友也在看着,但还是深深地吻在一起。这一刻,收视率到达顶峰。为了更高的收视率,游戏操控者不惜修改规则,允许最后可以活下来两个人,但两个人必须来自同一地区。
最后,只有他俩活下来的时候,游戏操控者说:“只能有一个活下来的胜者……”
女孩和男孩最终像英雄般回到家乡。她远远地看到她的男友。虽然只过了一个月,她看着他,觉得如此遥远。她环顾如潮水般涌来的人群,淡定地举起她的合作伙伴的手。
这就是电影《饥饿游戏》。坐在影院,看得我浑身发麻,手脚冰凉。因为,这一切就在真实地发生。
七八年前夏天的那场选秀大家还都历历在目吧。那时候,全国有七八个赛区,最后,二十几个孩子走上总决赛舞台。那是个光怪陆离的夏天,有条件很好的、家境富裕的孩子,稀里糊涂被淘汰;有家境贫寒、唱功很差的选手靠各种话题走到最后;还有靠选手之间互传绯闻、丑闻让人记住的……而真正脚踏实地靠唱功的孩子,却最没有收视率,节目组也会适时让他消失。看着落败者泪洒舞台,大家一掬同情泪,转身就去投别的选手。
为何会有这样的“盛况”?
看完《饥饿游戏》,我明白了。电影里,游戏操控者对手下说:“你要管理他们就要让他们——恐惧!”恐惧能让人心生敬畏。贫穷的人恐惧饥饿,恐惧被杀,恐惧家园被毁,恐惧骨肉分离。因为恐惧,他们无奈地接受着各种不公平的对待。
而操控者又说:“过多的恐惧会产生暴动和反抗,所以,还要给他们一样东西,就是希望。”他顿了一下,厉声说:“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就是——希望,只有希望才能让他们活下去,但是,这种希望他们只能看到,却绝不能让他们得到!”
轰轰烈烈的选秀,仿佛给了我们希望。而我们选出的不是英国达人、美国偶像,是我们自己。
黄雅莉参加选秀时16岁,她后来在节目里对我说:“我一看跟我PK的是叶一茜,我就知道我赢了。”问她理由,她笑着说:“她那么美,哪里会有女孩子给她投票啊。”我肃然起敬,才16岁啊,她已看到选秀的深层核心。
血淋淋的《饥饿游戏》,大家还是趋之若鹜。
两个月,搭上你的纯真、爱情和干净的生活,去玩这个游戏,你会去吗?
你会去,你抵抗不了诱惑。但是这个希望的单子太大,你买不起啊!
(何平摘自《心理月刊》201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