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意林》 » 正文

理科生怎样学历史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作者:魏勇 来源: 《意林》杂志

  目前我国教育有两个特点,大学被就业绑架,中学被应试绑架。作为中学历史教师,能够做的事情固然相当有限,却也不是无可作为——至少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先自由起来。比如,让占全部学生人数70%左右的理科学生在学历史时得到解放。

  过去有一个标准答案:以史为鉴,可明兴衰。但仔细琢磨,这个答案对大多数人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比如爱因斯坦,他不需要懂很多历史,照样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做出杰出贡献。再说普通人,比如一个出租车司机,不懂历史就开不好车吗?一个计算机程序员不懂历史就编不好程序吗?

  学历史有什么用呢?我发现,周围的很多人,亲人、朋友、同事之所以不喜欢看那些我认为很好的欧美经典电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看不懂。许多经典电影涉及历史背景和典故,如果缺少对世界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就容易看不懂,看不懂就不喜欢看。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可以说失去了一大人生乐趣。当然,这仅仅是学历史的浅层作用之一。

  历史学习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够通过这种学习,内化那些有助于形成公民社会的重要价值观。其中,贯穿于历史学习过程始终的批判性思维是在政治方面具有明智才能的前提。

  讲甲午战争,必然要探究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输了,而且输得那么惨?教材上的标准答案是清政府的腐败,比如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导致北洋水师的实力打了折扣,等等。这怎么能叫学历史呢?这叫思想偷懒。我上课时就跟学生有如下对话——

  我问:如果慈禧太后不挪用海军军费,把钱用在了建设海军上,我们能打赢吗?

  学生答:有可能啊。

  我说:好,我们来看甲午海战的一些细节。“致远”号在打光了炮弹之后再试图撞沉日本军舰结果被击沉,请问这些炮弹都打到哪里去了,以至于最后日本军舰一艘未沉?这说明什么?

  学生答:要么命中率低,要么带的炮弹少。前者说明官兵军事素养差,后者说明战备工作准备得不好。

  我接着问:甲午战争还有一个细节,邓世昌抱着他的爱犬沉入大海。他拒绝被援救,实现了“舰在人在,舰亡人亡”的承诺,很令人钦佩。但我们也发现,军舰上养宠物是个问题。军舰是一种高技术兵器,需要非常精细的保养,这么昂贵的军舰都可以养宠物,这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说明北洋水师军纪松弛。

  我再追问:军舰养宠物或者大炮上晒衣物是谁的责任?是慈禧太后的吗?

  学生回答:不是,打输了每个人都有责任,包括英雄,不能只怪慈禧太后。

  最后我再问:如果慈禧没挪用军费,清朝能赢吗?

  学生们沉思了一会儿回答:可能还是赢不了。

  只有国家的未来掌握在历史素养高的年轻人手中,国家才有希望。

  所以,中学课堂给孩子的东西,很可能奠定其在历史和社会思考上的智力高度。教育要做的重要事情,是从不同角度切入,让学生变得更智慧而不是更傻。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给了我们很多思考的条条框框,某种程度上是在削弱思考。于是,我们以猴子学样的态度忠诚地拘泥于字句。

  上好理科班的历史课,不仅有助于培养“国家公民”,也有助于“个体”身份的形成。历史是个体身份认同的关键。它有助于自身定位,明了个人在时间长河中的位置,以及个人与全体人类的联系。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的根,不知道他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位置,那他就丧失了完整的自我意识以及民族意识。而这种意识,恰恰是个人全面发展与负责任的公民身份形成所依赖的基点。当然,获得理科历史教学的自由,不仅仅需要没有高考束缚的客观条件,还需要教与学的勇气。

所属《意林》期:《意林》2013年第06期

更多《意林》精品电子版文章请点击:https://www.zaixianyuedu.cn/yilin/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