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蒂姆·拉瑟特
来源: 《意林》杂志
他是美国梦中一个衣冠楚楚的人。
我祖父成家以后,没有力量抚养孩子,所以我爸爸和他的几个弟兄都被送到新泽西州的一家孤儿院。这几个孩子在孤儿院待了4年,直到祖父经济好转,才被接回家里。我爸爸念完了8年级,但是从学校出来后,却找不到任何工作。那时候正赶上美国经济大萧条,他在家里等于多一口人吃饭,只好到外面流浪。他在每个城镇都不敢停留,生怕被警察抓住,当成无业游民关进监狱,同一大帮流浪者用锁链拴在一起。
他是在1934年同我母亲结婚的,好不容易才在纽约一家制衣工厂找到工作——在一间像蒸笼似的车间里熨衣服。这个活儿他一干就是44年。爸爸非常讨厌熨衣服,但为了养家糊口却不能不做。在他有了孩子以后,每年都带孩子到工厂来一次,就是为了让我们知道,他挣这点儿血汗钱多不容易。他用这个办法激励我们,让我们奋发图强,将来做个白领,做“真正”的美国人,不要像他这类意大利移民后代,一辈子给人卖苦力。证券市场意味着他也可以拥有美国的一部分。他订了一份《华尔街日报》,从头版看到末版。他说他在攻读大学课程。
爸爸有一个令人吃惊的习惯。早上起床,他总穿上旧衣服,先给炉子加上煤,接着到外边遛狗。然后他换上整齐的服装,从布朗克斯乘地铁去曼哈顿上班。在地铁车厢里,他握着皮拉手,眼睛却从来不离开手中的《华尔街日报》。到了制衣厂,他就换上工作服。中午休息,再换上早上穿来的那身西服,走到莫林证券去看股票走势的荧光屏。他开始买一种股票,只要他买的股票稍微上涨一点儿就把它抛出。因为他深知“牛”和“熊”在股市上都站得住脚,只是不能像猪似的贪得无厌。“让下一位也赚点儿吧。”他说。这以后他又买另一个品种,再买另一种。
午饭后回到工厂,他又换上工作服。下班的时候,他重新穿上一身整齐干净的衣服,系上领带,坐车回家。《华尔街日报》也被带回家里,因为吃完晚饭,他还要接着阅读,回家以后他第7次换衣服,这次换的是舒适的休闲服。44年来,每个工作日他都要这样把衣服换来换去,程序从来没有改变过。
爸爸是1987年去世的,这个每熨一件衣服只挣1角到2角5分的人靠着炒股,去世前竟积攒下140000美元,外加购置了一幢房子、一辆汽车和退休后的老年保险。妈妈也享有一部分房屋产权,再加上爸爸存款的利息和她自己的社会保险,生活非常舒适。爸爸的几个孩子和孙子孙女都上了大学,当了“真正”的美国人。爸爸生前的美国梦实现了。
(田龙华摘自《父亲的智慧》
译林出版社 图/大卫卡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