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妮
来源: 《意林》杂志
偶尔去国外,一到宾馆大堂,导游必郑重宣布:有WiFi!或者:这里有WiFi,房间里没有!
起先还没听懂,什么东西这么重要?见所有的年轻人都打开手机既兴奋又如释重负的样子,方明白,你认为不重要的东西,年轻人可是不可一日无此君。
用上了苹果手机后,外出就餐或者喝茶,也会很神经地掏出手机,看那朵小扇子闪现,稳定,也会欢呼雀跃。其实根本没有接收无线网络的业务需要和心理需要。强迫症是要传染的吗?在某家餐厅等上菜,看到两个妇女对坐着,不说话,双双看自己的手机,半晌,才开始谈论手机上读来的新闻。她们看上去有70岁了。遂不担心自己患上装嫩病。只要眼睛没有问题,100岁也可以心随小窗子。
连锁咖啡店,以及五星级酒店的无线网络多半是不稳定的,时断时续。要么索性没有,有了信号而信号不稳定是很叫人恼火的。时髦的微咖——微博主题咖啡馆的网络既快又稳。靠网络吸引顾客的生意到底是要专业些的。吃,喝,阅读,上网,写文章,发邮件,年轻人可以完成一天所有的功能吧。
刷新,不断刷新,只要你上网,新代替旧是瞬间的事。眼睛像是一个永不满足的大胃王,不断需要投注新的东西,填补好奇,窥探,匮乏。精神的饥饿以吞噬五花八门的新闻、图片为满足。扫射般的阅读是机械的,迅疾的,冷漠的,却又是刹不住的。
开会,上面的人在讲,下面全是手指运动。人手一部手机,年轻的、不年轻的食指在不停滑动。若是灯光熄灭,众手指上的光亮给房间照明大概是不成问题的。
就怕此刻错失了什么,就怕人家都知道了而唯独你不知道。
这世界的每一天每一时,都有无穷的新闻上演,消息在传播,八卦在流传。什么是与你相干的?你到底要找什么?什么是能够留存下来的?
整齐的手指运动使我们相似,相似的还有许多。心灵没有深度。以信息消化寂寞。速速浏览速速遗忘。对这个世界貌似主动实则被动。
“没有WiFi前不觉得是必需,习惯了它之后,好像就不能没有它。”不是一个小朋友这样说。他们情绪的好坏,是跟随那个小扇子的有与无。信号不稳,网络消失,心绪难定,魂儿不附。
“被一个世界堵在外面。”——对小扇子的上瘾,最简单的理由,是怕被潮流阻挡在外,所有前行的人群中没有了自己,被屏蔽,被隔绝,被推远,被排斥,这是多么可怕的事。
(尼可摘自《新民晚报》2013年3月3日 图/大卫卡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