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学伟
来源: 《意林》杂志
乔布斯参加的最后一次政府活动是奥巴马主办的宴会。出席宴会的都是美国制造业巨头,总统的目的是动员他们把制造业搬回美国。席间各巨头纷纷陈述意见和建议,唯有乔布斯一言不发。奥巴马忍不住问他:究竟需要什么条件你才肯回来?乔布斯一句话把他呛住:回不来了。
乔布斯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是当年建苹果生产基地,为争取时间,需在一个月内招满1.2万名工程师,全世界没有一个地方能做到。而在中国,仅两周时间就全部招聘完毕。
第二个是乔布斯把样机和钥匙、硬币一起放在裤袋里四处转悠,回到办公室发现屏幕上有了划痕。乔布斯雷霆大怒,将手机朝桌上一拍,咆哮道:你们知道人们最习惯将手机放在哪里?裤袋里!裤袋里最容易放什么?硬币!钥匙!副手们马上打电话,分头联系,有哪家企业能解决这个问题。询问结果不是时间太长,就是要价高昂。一位副总想到中国碰碰运气,中国企业告诉他:这个问题已快解决了。
第三个故事是距产品上市还有几天,突然发现屏幕尺寸设计稍大一点,装上去有些难看。在紧急办公会议上,挑剔的乔布斯坚持要改,但时间只剩三天,全球没有一家企业能在三天内赶出200万部手机屏幕。还是中国企业,深更半夜一个紧急通知,半小时后,8000名员工一人一瓶矿泉水,一包饼干,坐在流水线上。12小时后,另外8000名员工替换上场。结果只用了两天半就全部完成。
讲完这三个故事后,乔布斯问奥巴马:你说我还回得来吗?
许多人以为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仅在成本低廉,认为随着人口红利下降,中国制造业将不再有竞争优势,对中国经济前景非常悲观。这是没在企业干过或缺乏产业组织常识的缘故。商场如战场,除了足够的劳动力、相对低廉的成本,更重要的是时间和效率,以及“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的企业精神。这些中国都有,而在别的国家不是缺这就是缺那。
就以第三个故事来说,如果这家企业没有这种精神、这种效率,或孤零零地吊在某个地方,当遇到这种急事时,哪怕它有心且有足够的人手、设备,也无法在三天内完成。因为它还需要各种材料,包括屏幕玻璃和其他辅助材料。如果这些东西都需从外地采购,即使空运,至少也要一两天时间。反之,如果你的周边有许多相关的制造商、供应商或同类工厂,那么左邻右舍,一个电话就立马可将问题全部解决。甚至,遇到人手不足、设备不够时,还可互相调剂。这就是产业集群效应。
集群效应是中国台湾企业家创造的,正是这种效应,使他们分开来都是高度专业的小公司,充满活力,高效且保持低管理成本。但聚集在一起,其效力却超过任何一家大而全的跨国公司。这样的集群效应在美国与欧洲是没有的,而在海峡两岸却成了最基本的产业组织模式。这是一种后发优势。凭借这种后发优势,加上中国本身是个地区和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型经济体,从低端到高端能够吸收的层次极为丰富,在低端制造业部分向落后国家转移的同时,一些中高端的制造业将陆续向中国转移。中国制造业至少还可保持10年以上的好光景。
所以,我们也不用悲观,甚至我们完全可以期待,在新的产业转移中,中国制造业依旧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不过,换种方式和花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