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晖
来源: 《意林》杂志
在今天的日常用语中,“牢骚”和“发牢骚”都是指发泄烦闷不满的情绪。那么,到底什么是“牢骚”呢?这两个字又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呢?
“牢”,象形指事,在甲骨文的字形中,“牢”的下面是一头牛,上面像养牛的圈。因此“牢”的本义是关养牛马等牲畜的圈。《说文解字》解释道:“牢,闲养牛马圈也。”“骚”是形声字,从马,蚤声。《说文解字》解释道:“骚,摩马。”摩马,如今人之刷马。引申为“扰也”,马扰动的样子,再引申为因纷扰不安而导致的忧愁。
“牢骚”和“发牢骚”毫无疑问最早都和畜圈里的马有关。马和马车是古代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赶马车的人被称为御者。御者一天劳累下来,晚上还要在马圈里刷马。伴随着马的扰动,御者不免嘟嘟囔囔,哀叹自己的身世,有抱负的人更有怀才不遇之感。
这一职位造就了中国历史上四个著名的词:
“御用”。赶马车的御者在马圈里哀鸣的时间久了,言为心声,歌以咏志,遂诞生了“马圈文学”,纯粹干体力活儿的御者慢慢就转变成了专事歌咏的“御用文人”。
“舆论”。舆者,车也,“舆论”,车上的言论。黄帝最早设计了车服,御者被分为三六九等。有等级就有不满,就有牢骚。时间长了,御者的言论就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言论圈子,后世就用“舆论”这一专门术语来命名这个独特的言论圈子。
“骚人”和“骚客”,现特指诗人。
夏雨雪摘自《这个词,原来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