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备受期待的电影《第一炉香》上映了,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自从1984年以来,张爱玲的小说近10次被搬上大荧幕,口碑皆参差不齐。
张爱玲的小说,不好改编,更不好拍。不过,2009年的一部电视剧版本的《倾城之恋》,虽然对原著进行了大幅度改编,却意外获得了张迷们的“真香”认可。
相比于书中的阴冷决绝,电视剧显得更具温情一些。之所以受到大众认可,很大一部分原因,大概是陈数版本的白流苏,实在太动人。
举手投足之间,柔而不娇、纯而不媚,便是张爱玲笔下的白流苏了。/《倾城之恋》
流苏清冷婉约中流露着傲气,陈数亦然,而外形上,着旗袍摇曳的她,也恍如从小说里走出来的流苏。
要演好张爱玲笔下的女主角,并不容易。
漂亮的女性有很多,但张爱玲笔下的东方美人,美在形神、美在气韵、美在才情,是承接着传统东方内涵,又是迎向现代社会、拥有主体性的美。
张爱玲笔下的东方美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里这样描写白流苏的外貌:“在月光里,白流苏脸部轮廓娇脆,眉与眼,美得不近情理,美得渺茫。”
作为读者,也许你曾无数次想象过白流苏的模样。
张曼玉身姿有点媚,多了一些荷尔蒙;李小冉太明艳,也不太符合白流苏的冷彻,想来想去,始终都不太相称。
直到陈数穿着样式考究的旗袍,从古旧暗沉的大房子走到富丽堂皇的唐宅,又从十里洋场的上海漂流至流光溢彩的香港,我们才发现,这不就是那个温婉又孤傲的白流苏吗?
陈数的美,在骨不在皮。/《倾城之恋》
很少人能像陈数那样穿出旗袍的美,也很少人能把张爱玲笔下女子的复杂表现出来,但陈数的白流苏,每一个眼神、每一次抬眸、每一次转身,都有不同的气质和情感。
剧中有一幕,在酒店花园中,她缓缓垂下头去,范柳原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转而又认真地表露心声,“别忘了,你的特长是低头”。
仿佛低头的时候,她心中的犹疑、满腹说不尽的苦楚与情动,便流淌了出来。
张爱玲下笔,总有一种独特的风韵,这才使得她笔下的“红玫瑰白玫瑰”们,直到今天仍令人着迷。
木心曾赞叹张爱玲笔调“华彩隽趣”,有极高的传统文学素养,再加上出身名门的不凡见识和独特的天资才气,让她的小说总流露出一种极致的东方美。
在《茉莉香片》中描述聂传庆的母亲冯碧落时,张爱玲写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还死在屏风上”。
用精工彩绣的鸟来映射冯碧落在聂家如“笼中鸟”般不得自由、枯萎殆尽的悲凉人生。
《金锁记》里的曹七巧,世人都知她性格扭曲,但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张爱玲写她被姜公馆困住的样子是“她睁着眼直勾勾朝前望着,耳朵上的实心小金坠子像两只铜钉把她钉在门上——玻璃匣子里蝴蝶的标本,鲜艳而凄怆。”
无论是冯碧落还是七巧,鲜活的生命都被精巧地困住,异曲同工,传达出一股人生的无奈和悲凉。
类似种种的语句,既点缀了人物情节,又融合了极具古典韵味的意象和精致华彩的工笔式字句文风,恰到好处地营造出了一种时代落幕、华美逝去的不尽苍凉,在意境层面达到了隽永无穷的地步。
像是国画上一抹丹朱赭黄,末尾拉长直至浓烈的颜色消失,透露繁华落尽的雅致和淋漓决绝。
谁有资格定义东方美?
张爱玲是东方美的书写者,也是“东方美”的反思者。
在《倾城之恋》中范柳原和白流苏有一段对话。
范柳原笑道:“香港饭店,是我所见过的顶古板的舞场……实在没有什么可看的,除非是那些怪模怪样的西崽,大热的天,仿着北方人穿着扎脚袴。”
流苏道:“为什么?”
柳原道:“中国情调呀!”
范柳原和白流苏。/《倾城之恋》
类似的情景在《第一炉香》中也有,那是葛薇龙在姑妈家的玻璃门里瞥见她自己的影子,接着张爱玲写道:
“她自身也是殖民地所特有的东方色彩的一部分,她穿着南英中学的别致的制服,翠蓝竹布衫,长齐膝盖……把女学生打扮得像赛金花模样,那也是当地人取悦于欧美游客的种种设施之一。”
在英属殖民地的香港,这些中国“传统的旧有物”总是被刻意地展示出来,以赢取殖民者的欢心,满足他们对神秘东方的猎奇和窥视欲望。
萨义德曾说: “东方几乎是被欧洲人凭空造出来的地方,自古以来就代表着罗曼司、异国情调、美丽的风景、难忘的回忆、非凡的经历。”
为了迎合西方猎奇审美所表现出来的东方情调、东方美,极刻板,就像机器模子里批量造出来的工艺品,不但没有灵魂,而且也怪诡异的。
想想这些年来,国外时尚品牌挑选出来的代表中国的“东方高级审美”,常常令人错愕。服装上,有大红大绿的东北大棉袄、大而张扬的中国龙刺绣;在所谓高级东方美的模特的挑选上,也偏好“塌鼻梁、宽眼距、丹凤长条眼睛”这种刻板化的五官特质。
东北大棉袄,到底时尚不时尚?/视觉中国
另一种极端的现象是,几十年来,我们都认同好莱坞式的高鼻大眼、挺拔立体的傲人鼻梁,而崛起的整容医美也在不断鼓励大家磨颌骨、垫鼻梁、开眼角,甚至恨不得把自己改造为纯正“欧美人”。
在西方审美的影响下,我们对于美有着一套精准的要求,黄金分割线、九头身、马甲线,常常精确到小数位,固定在具体模式上。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就这样迷失了属于自己的美,中国人的美是什么呢?
要找回它,也许需要我们重新回到真正的东方视角里。
东方美的底气
近些年来,随着国潮的回归,当我们向内探索,才发现中国人的美学传统才是真正灿烂且意蕴丰富的“高级美”。
今年6月16日,何灏浩出演的一场水下舞蹈《洛神水赋》在河南卫视播出后,便一鸣惊人,登上了几大网络平台的热搜榜。
在水下跳舞的洛神,惊艳了所有人。
过去,大家一提到水下舞蹈,想到的一般是跳现代舞的外国面孔。这是所有人第一次看到这么美的在水下的中国元素。
洛神来自于我国古代艺术成就极高的《洛神赋》;而洛神的真实形象,则来源于我国敦煌壁画中的“飞天”。
洛神降临,其灵感来自于敦煌壁画。
看过节目的人,印象最深的应该是那些凌空、飘逸的飞天动作。每次在水中落地后,何灏浩双手往后延展,右腿打直点地,左腿弯曲搭在右腿的膝盖上,整个人向后微微仰过去。
借助水的力量,这个动作变得丰富、具有张力。这也是中国哲学中人与自然的力量和谐的极致美。
舞蹈火出圈之后,全世界都在问:“这个在水下跳舞的女孩是谁?”
现实生活中,何灏浩拥有多重身份,既是古风爱好者,也是花样游泳冠军、潜水高手、环保大使。
这段舞蹈之所以出圈,令所有中国人感到兴奋,在于她向我们呈现了一种新的东方女性美的样本——以敬畏的心态承接、理解中国传统之美,以清醒独立的自我,在多元的现代世界游刃有余。
东方美是迷人的,也是生动的。这些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固定模板。
于是,为了追问那个曾经被我们遗失了很久的东方美,皇后品牌与演员陈数一起,踏上了一场“探寻东方美”的旅程。
玩转流行乐的女爱豆周洁琼,也是拨动东方美的琵琶乐师;
90后时尚女孩,也是用一曲《女驸马》惊艳众人的京剧传承人;
潜水大师何灏浩,也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水下洛神;
而现代插画师鹿溟山,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灵感画出了人生的新天地……
她们为我们生动展现了东方美的现代内涵,传承与创新、新与旧的交融,让人们看到了现代东方美的力量。
“她们”,是千千万万东方女性的缩影,而传承东方美、创新东方美、发现东方美,也是皇后品牌的坚持。
作为国内轻奢的护肤品牌,“皇后”有着自身的底气所在。自1980年创立之初,“皇后”这一品牌便以传承古老的中华草本文化为本,将东方养肤美学与现代先进技术相融合,打造拥有自有特色的美肤配方。
而后,人们用草本提炼的珍珠膏滋润了无数工厂女工的双手,直至上世纪80年代,皇后牌片仔癀珍珠膏更是被国际友人所推崇,风靡海内外。
皇后牌片仔癀珍珠膏,逾越几代人的记忆。
如今,在外资品牌以及新消费品不断涌进的今天,“皇后”凭借40年的传承与积累,助力现代女性发现自己的美,成了名副其实的“新皇后”。
什么是东方美?
在几十年的叩问与实践中,皇后品牌与五位东方美人一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由内而外的东方美,美在形神、美在才情、美在气韵。
过去,我们以西方审美为中心,长时间迷失了自己。如今,中国女性已经找到了自己,她们在向世界宣布,我们也可以,“以美的底气,执掌未来”。
作者 | HH
校对 | 凌晨
排版 | 望舒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想看更多好看的小说,请来28读书网,让你从此告别书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