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北京市八一学校师生时的讲话中指出:“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源于此,在一个春暖花开,阳光明媚的早晨,按照学校的安排,我在校内展示了一节语文示范课——《梅花魂》。课堂上,我在注重语文工具性的同时,将思想品德教育巧妙地渗透其中,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案例主题】
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结合学科特点,我校开展了以“学科本色”为主,发挥各学科育人功能的校本研修活动。《梅花魂》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本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就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梅花魂》是一篇阅读课文,讲述了身在异国他乡的老华侨对梅花的钟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是一篇集文学性与德育性为一体的课文。结合单元目标,本课教学的重点确定为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案例描述】
教学中,我先从“梅花”导入,引导学生针对课题展开质疑,再整体感知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找出课文主要讲述的五件事,然后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及题目的深刻含义。
主要教学片段:
一、研读第13段,品味“梅花魂”
1.自由读课文第13自然段,说说梅花有什么特点?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有什么品格?
2.交流讨论
3.小结:
梅花: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
魂:指精神、品格。
梅花魂:指具有“梅花”一样坚贞不屈的精神和品格,在外祖父心中是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顶天立地、不折不挠、坚贞不屈……
4.通过课前查找资料,你觉得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人具有梅花的品格?
5.全班交流
6.小结:
爱国诗人屈原、持节不屈的苏武、宁死不屈的文天祥、精忠报国的岳飞、为国献身的王二小、不顾阻拦,依然回国的钱学森、两弹元勋邓稼先、“天眼”巨匠南仁东、中国女排……
7.疫情期间,也涌现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他们都是谁?
8.全班交流
9.小结:
冒着生命危险坚守抗疫一线的钟南山、带领团队日夜研发疫苗的李兰英、缩短核算检测时间的陈薇、身患渐冻症的抗役院长张定宇、还有许许许多多新冠疫情中的“逆行者”们……
10.你想做一个怎样的人?
11.生交流
12.小结:像梅花一样,不怕困难、顶天立地、不屈不屈、坚韧不拔……
二、品读“三次哭”,感悟爱国情
(一)通读全文,四人小组品读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汇报交流
1.三次落泪。
师:文中共有几次写外祖父落泪?是在什么情况下落泪的,当时他心里想什么?给“我”的感受是什么?
生:三次。第一次是在教“我”读唐诗宋词,读到思乡的诗句时,情不自禁地流泪。第二次是当我告诉外祖父就要回国的消息时,外祖父竟然呜呜地大哭起来。第三次是在我登上客轮,外祖父赠送我梅花手帕时眼含泪水。
师:思乡的诗句是哪几句?这些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生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是:我独自一人在他乡做客,每遇到美好的节日,我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生2:“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的意思是:待到明年春草又绿的时候,朋友啊你能不能回来?
生3:“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的意思是: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像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得好像心中的忧愁。
师:读到这些诗句时,外祖父心里想什么?为什么落泪?
生1: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时,外祖父想到远在国内,多年未见的亲人,可能没有机会再相逢,心里非常难受而落泪。
生2:读到“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时,外祖父想念国内的朋友,而自己身在异国他乡,可能永远不能回到自己的祖国,见不到朋友们,心情悲伤之极。
生3:读到“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时,外祖父想到自己的思乡之苦,回国的愿望始终无法实现,内心苦闷、忧郁。
生4:因为这些诗句引起了外祖父对祖国和家乡的思念之情,所以落泪。
师:给“我”的感受是什么?
生1:“我”拍着手笑起来。
生2:看到外公哭,“我”觉得好笑。
师:外祖父非常思念家乡,该怎样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外祖父的伤感,忧郁之情。
师: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诗句?
生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2:倚月思乡月无言,但见繁星点点。
生3: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生4: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生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师:外祖父第二次落泪是在什么时候?当时他心里想什么?
生:第二次是当我告诉外祖父就要回国的消息时,外祖父竟然像小孩一样,呜呜地哭了起来。
师:外祖父为什么大哭?
生1:听到“我”叫他回国,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所以呜呜地哭起来。
生2:想到又有亲人要走了,以后见不到了,所以大哭。
生3:外祖父想回国,却不能回国,心里悲伤失落,所以哭。
师: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
生1:外祖父哭着说:“我再也回不去了!”
生2:外祖父哭了好长时间,眼睛都哭红了。
……
师:从开始看见外祖父哭,“我”傻傻地笑,而现在“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想想此时“我”会想到什么?
生1:我会想到回国后就见不到外祖父了,也伤心起来。
生2:想到外祖父没有我们的陪伴,会很孤单。
……
师:外祖父第三次落泪是在什么时候?外祖父为什么眼含热泪?给“我”的感受是什么?
生1:第三次是在我登上客轮,外祖父送我梅花手帕时眼含泪水。
生2:送别“我们”,亲人离别,万般不舍。
生3:看到“我们”回国,而自己却不能回国,非常伤心、遗憾。
师:这里对外祖父的外貌做了特写,找出描写外貌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
生:读了这些句子想到外祖父年事已高,无法实现回国的心愿,但他的心会随我们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牵梦绕的祖国。
(三)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引导学生感受外祖父的爱国心,并且配上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这三次落泪。
2.语言、动作描写。
……
三、赏读华侨事,志做爱国人。
1.外祖父是什么样的人?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华侨爱国的事迹?
3.小结补充:爱国华侨陈嘉庚为革命活动募捐20多万元,创办了厦门大学,逝世前在国内存款共300多万元,全部捐献给国家,用作发展教育事业。王兆松辛苦下南洋创基业报效祖国,曾侄孙三兄弟延续爱国爱乡情怀。疫情期间,海外华侨华人纷纷捐款捐物支援祖国抗击疫情……
4.长大以后,你想做一个怎样的人?
5.小结:助人为乐、爱国爱民、无私奉献……不论身处何方,永远记着你是中国人,你的祖国是中国。
【案例分析】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语文的语言的训练,还要兼顾语文的育人功能。
1.品词析句,感悟爱国。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感悟能力的高低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语文的思想渗透在字里行间,蕴含在它所描绘的每一个形象里。在《梅花魂》一课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外祖父的三次落泪,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在朗读中感悟,在想象中体会外祖父对家乡的思念,对祖国的热爱,使语言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紧接着,通过听歌曲《我的中国心》,引导学生感受外祖父的爱国心,再配上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这三次落泪,在一次次的品读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感染。并用众多爱国华侨的事迹拓展开去,使学生明白外祖父就是千千万万华侨的缩影,他们对祖国的眷恋与热爱,将不断鼓舞和激励着每一位中国人。教育孩子们长大以后,立志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不论身处何方,永远记着“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是中国。”
2.借物喻人,涵养品格。
首先,我通过展示梅花图片导入新课。后面紧紧围绕第13自然段,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借花育人的写法,在欣赏梅花外形美的同时,懂得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高尚品格,体会梅花所代表的民族精神和象征意义,进而赞美中华民族许许多多有气节的人,他们顶天立地,坚强不屈。并以中外爱国人士的事迹教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不怕困难、坚强不屈,做一个像梅花一样具有高尚品格的人,并以塑造和传承民族精神为己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诵读经典,传承文明。
在学习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读到思乡的诗句时,情不自禁地流泪的部分,我通过古诗词的拓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丰厚学生的语言积淀,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为学生潜移默化地注入精神营养,为将来能成为德才兼备的建设者打好基础。
4.团结协作,共圆国梦。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组成4人小组合作学习,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唤醒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他们共同探讨,共享资源,共担责任,荣辱与共,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为全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实现中国梦培养栋梁之才。
总之,德育教育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抓住恰当的时机,将德育教育如同春风化雨般渗透其中,用美好的品质滋养孩子的心灵,为孩子高尚、幸福的人生奠基。
编辑:刘昕
陕西教育报刊社是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直属教育宣传职能部门。编辑出版《教师报》《自学考试报》《陕西教育》《新新小学生》《新新初中生》《新新幼儿》等报刊。
投稿邮箱:sxjy_wb@163.com